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4:3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一、系统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 2、系统的特征(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动态适应性 3、系统的组成:系统一般应该包括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二、管理系统: 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信息。 三、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 : 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管理活动,从纵向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作业管理层。 四、管理决策:1、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非结构化决策;2、战术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半结构化决策;3、作业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结构化决策。 五、信息的概念
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2、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构成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属性值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a、数据是反映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表等符号。
b、信息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即可以利用信息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2)联系:a、信息与数据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才是信息,否则就是数据。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
表现形式。c、数据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信息。d、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六、信息的特性:1、识别性2、转换性3、传递性4、存储性5、共享性 七、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含义: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2、信息管理的对象:(1)信息资源(2)信息活动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二、安东尼模型
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设计和演绎而来的。“安东尼模型”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活动分为战略层、
战术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
在“安东尼模型”中,首次将制造型企业管理系统视为一个以经营资源为基本元素的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体,系统化地描述出了
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 三、事务处理系统(TPS)
TPS是最基本的业务系统,为企业基础层即生产运作层服务的系统,用来记录、处理组织中最基本的操作层数据。 ?
事务处理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两部分。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1、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
2、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3、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
(1)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2)浏览器/Web服务器(B/S)模式
五、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诺兰模型)
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
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3、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SCM)
4、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 5、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6、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BI)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1)必须有开发MIS的实际需要和迫切性(2)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3)必要的资金支持(4)领导重视与业务部门的支持(5)有一支不同层次的开发、使用、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1、“自顶向下”的策略 优点:系统性强,注重整体性、全局性 缺点:难度较大,开发周期长,过程繁杂,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自顶向下”法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
2、“自底而上”的策略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完整周密,缺乏整体的系统思考,由于事先没有从整个系统出发充分考虑到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底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它适用于对系统开发工作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 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和首要任务。MIS规划是在开发系统之前,首先作出的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用于指导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指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 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4、系统编码阶段: 把设计阶段完成的设计报告转换成软件的程序代码。
5、系统测试阶段: 用各种测试方法检查各个部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所以,系统测试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统测试,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 ? ? ?
单元(功能模块)测试:测试独立的代码模块。 系统测试:测试代码模块是否正确地集成到整个系统。 集成测试:检验独立的系统能否一起工作。
客户验收测试:确定系统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并能使系统用户正确工作。
6、系统实施阶段: 将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
信息系统的切换一般有三种方法:(1)直接切换法(2)并行切换法(3)分段(试点过渡)切换法 7、系统维护阶段 (1)系统的日常维护(2)系统的应急维护(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四、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将
系统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优点:①方法简单且易于掌握②“用户为中心”的开发原则③深入调查研究④严格区分工作阶段⑤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⑥开发成果规范化、标准化
缺点:①开发周期长②所有需求必须预先明确③系统开发成本高 五、原型法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初始系统模型,称做“原型”,然后
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开发人员依据用户提出的评价意见对简易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不断地反复修改、直至满足用户的需求。
原型法的优点:1、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开发全过程2、降低了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3、减少了大量的文档编制时间;3、降低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4、开发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 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 2、委托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组织和单位。
3、合作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 。
4、购买商品化软件:该方式本质上也属于委托开发方式,只是该方式不会明确要求软件提供商量身定做,比较适合于规范化程度较高的领域 。
第四章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
项目管理为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提供了可控的判定标准,即进度、成本、质量。
为了完成项目管理的目标,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在一些相互冲突的要求中寻求平衡。
(1)在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中寻求平衡 (2)在有着不同需求和期望的项目干系人中寻求平衡(3)在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中寻求平衡 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授权
项目章程是指项目执行组织高层批准的一份以书面签署的确认项目存在的文件,包括对项目的确认、对项目经理的授权和项目目标
的概述等。
项目章程是一个正式的文档,它正式的认可一个项目的有效性,并指出项目的目标和管理方向。它授权项目经理来完成项目,从而
保证项目经理可以组织资源用于项目活动。项目章程通常由项目发起人、出资人或者高层管理人员等签发。 三、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计划 1、范围计划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和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用于确保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对作为项目结果的
项目产品以及生产这些产品所用到的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
任务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应用于项目范围管理,是一种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的方
法。
工作包是任务分解结构的最低层次的可交付成果,项目完成时,应该完成这些交付成果,这些交付成果也可以通过子项目的方式完
成,可将工作包进一步分解为子项目的各个活动。 2、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过程:首先根据任务分解结构的结果,再进一步分解出主要的任务(将WBS进一步细化),确立任务之间的依
赖关系进行活动排序,估算出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最后编制出项目的进度计划。
?
关键路径是整个项目的主要矛盾,是确保项目能否按时完成的关键,是网络图中的最长路径,关键路径上的任何活动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延迟。
四、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实施控制 1、项目范围控制
在管理需求变更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少变更带来的影响:1、细化合同2、开发过程中的控制3、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4、用户参与需求评审5、考虑开发成本 2、项目进度控制
解决计划延误的措施:(1)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事先在项目计划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如预设“不可预计时间”;
(2)在开发过程中要经常与用户沟通,随时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当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延误时,要合理配置资源,适当地增加开发人员或通过加班等方式,最小化关键路径的延误; (4)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难以解决计划延误问题,则需要对原计划进行整体调整,综合平衡资源。
3、项目成本控制: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生命期各阶段的特征将项目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两大类,在各类成本中又根据费用的目的进行逐级细分。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分析与设计费用 系统设计 编程与测试 开发成本 硬件购买与安装 系统软件配置 信系统实施费用 息人员培训 系系统转换 统管理费用 成人员费用 本 消耗材料费 运行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费 运行维护成本 技术资料获取费 行政管理费用 硬件维护费用 维护费用 软件维护费用 数据收集 其他成本 硬件成本 软件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