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16:28: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定义及命题的概念与构成,并能通过证明或举反例判定命题的真假; 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

(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证明: 除了公理外,其它的真命题的正确性都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这种演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诠释:实验、观察、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

(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

【答案与解析】

解:是一个命题,?例如“对顶角相等”条件结论互换就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总结升华】如果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则得到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但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 ① 若x=a,则x2-(a+b)x+ab=0

②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x2?4

③ 如果 =0,那么x=±2

x?2

④ 如果a=b,那么a3=b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2.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射线OC、OD在AB的两侧,且∠AOC=∠BOD,试证明∠AOC与∠BOD是对顶角.

【答案】

证明:因为∠AOC+∠COB=180°(平角定义), 又因为∠AOC=∠BOD(已知),

所以∠BOD+∠COB=180°,即∠COD=180°. 所以C、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角定义), 即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AOC与∠BOD是对顶角(对顶角定义).

【总结升华】证三点共线的方法,通常采用证这三点组成的角为平角,即∠COD=180°. 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3. (2016春?胶州市期中)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根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A=30°,∠B=60°,∠D=∠E=45°. (1)若∠BCD=150°,求∠ACE的度数;

(2)试猜想∠BCD与∠ACE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若按住三角板ABC不动,绕顶点C转动三角板DCE,试探究∠BCD等于多少度时,CD∥AB,并简要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BCD=150°,∠ACB=90°,可得出∠DCA的度数,进而得出∠ACE的度数;

(2)根据(1)中的结论可提出猜想,再由∠BCD=∠ACB+∠ACD,∠ACE=∠DCE﹣∠ACD可得出结论;

(3)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1)∵∠BCA=∠ECD=90°,∠BCD=150°, ∴∠DCA=∠BCD﹣∠BCA=150°﹣90°=60°, ∴∠ACE=∠ECD﹣∠DCA=90°﹣60°=30°; (2)∠BCD+∠ACE=180°,理由如下: ∵∠BCD=∠ACB+∠ACD=90°+∠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