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指南2014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0:27: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复习指南

题型

名词解释4-5个,评分标准:书写1分,内容3分。答题内容与标准答案相近或相似时,也可给分。

填空题5-10个,评分标准:每空2分,填空内容与标准答案相近或相似时,也可给分。 判断与改错3-6个,评分标准:判断1分,改错1分。只做错误判断或只做改错,得1分。 简述题4-5个,评分标准:每题的书写规范(错别字、字迹等)判2分,书写格式(答:、段落格式等)判2分。其余分值分布见各题的评分标准。

论述题1个,评分标准:书写规范(错别字、字迹等)判4分,书写格式(答:、段落格式等)判4分。

例如:家乡的自然资源基础(包括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家乡的经济社会基础(包括历史文化背景、人口情况等)。家乡的产业结构等等。家乡发展战略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划分方法及其类型。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被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区域的划分方法和类型:按物质内容划分可分为自然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区域。按内在结构分可分为均质区和结节区。

2.解释概念:均质区、结节区、百分比、区位商、多样化指数、集中性指数。

结节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百分比:各要素占总体的比重。如工业所占比重大,说明工业化程度高,服务业比重大,说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均质区: 区位商: 多样化指数: 集中性指数:

3.简述区域系统的主要特征。 层次性和嵌套性: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按照某种规则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也是某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很多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子系统,有的子系统相互交叉重叠 空间性和地域性:区域系统总是和一定的空间相联系;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地区空间范围、空间距离、空间联系等在区域系统中有重大作用,对区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

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区域系统是一个整体,外界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结构与要素的变化,建立起新的稳定结构和状态,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有限性(稀缺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区域性:由于区域导致的丰度差异;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多用途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重功能和用途;社会性:自然资源都或多或少附加了人类劳动,是自然资源的社会因素。 2.简述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组成。其中,后两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自然资源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五个内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4.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它可以加速或延缓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但不可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社会发展也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加快区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成为区域发展决策的重要内容。

5.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也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与人类有关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包括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各种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什么是外部性?如何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由第三方承担的成本或享受的利益,也称外部效应。

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生态补偿。 7.说明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补偿主体是指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社会补偿。 生态补偿标准即生态环境补偿额,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价值,生态环境补偿的目的在于维持生态环境的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并非全部生态价值的回收,所以补偿标准应该重视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

补偿方式是指补偿主体采塌何种途径来实施补偿,是补偿活动的具体形式以及补偿制度的载体和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补偿、非经济补偿两种。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决定。

2.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的内容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等分析。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的内容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 3.试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来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从生产者角度看,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4.为何要进行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问题研究?

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而供人口生存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使人口及其需求增长与区域资源的供给相协调,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适度人口、人口容量和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也就因此而提了出来。 提出人口适度和人口容量问题有三个出发点(三个适应):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人口数量的增长还必须与质量的提高相适应。 5.什么是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区域政策是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主要有区域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景观和自然保护政策等。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1.常见的产业分类主要有哪些? 常见的产业分类主要有5种: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主要有哪些规律? 遵循“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水乎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样,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逐渐增加。 3.什么是主导产业?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主导产业:指在区域发展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看,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以新技术改造其它产业。 4.主导产业选择有哪些基准? 主要有三种基准:

(1)区域比较优势基准:把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2)产业关联基准: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