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0:3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区划工作程序》和需要填报的各类表格,由省局主持召开全省省辖市区划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区划工作,由各市组织所辖县(市)开展初步区划工作,各市汇总后报送区划课题组,区划课题组逐个地区逐个流域进行核查把关,再反馈给各市进一步修订,经过数次反复确认,逐渐完善。在区划工作进行过程中,针对遇到的我省区域和水环境特点的问题进行集中汇集整理,邀请有关专家和环境管理方面官员进行专门研讨,解决了区划过程中许多技术困难,保证了区划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汇总、技术审核、征求意见、再汇总、技术审核等系统的工作程序,完成了全省地表水主要水系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登记表、汇总表、技术报告以及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库编制等工作,初步完成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
1.4标准制定的依据
《辽宁地表水主要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地方标准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年。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 《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中国环境规划院 2002年5月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6)《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2年 7)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1999年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通知》国办函[1999]22号
9)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水环境区划报告的批复》辽政【2005】198号 10)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 2005年11月 1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办函[2003]228号”。 12) 各地、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1.5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
本工作技术路线主要采用省环保局成立专门课题组。省局科技标准处负责各城市、跨地区、跨部门的关系协调工作,课题组负责运行操作。市、县(市)初级区划和省课题组把关的方法。工作方式采用资料调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地区、多部门的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协调工作。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路线见示意图。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 现状分析 研究进展区域资料收集 自然情况 水生态分区社会经济状况 水环境状况 方法研究用水状况与需求
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协调上下游地区间水质目标 现场踏察调研 资料分析与评价 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初步方案 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初步方案
调整核准 评审与审查 NO YES 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系统 GIS 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辽宁省地表水环境管理与决策 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路线图
2. 辽宁省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西南与河北省临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吉林省接壤,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望,南部濒临黄海和渤海与山东半岛成犄角之势。辽宁省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止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岛屿岸线627.6公里。全省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2070.2平方公里,分布于辽东湾北部以及鸭绿江、大洋河一带。全省辖区土地总面积14.8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14.7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5%。 2.1.2 地形地貌
辽宁省地跨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境内大部分属中朝准地台区,仅北部边缘为天山-兴蒙地槽褶皱区,两者以赤峰-开原深断裂为界。辽宁省地层发育较齐全,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其中有些断代地层在我国占重要的地位。东部太古界分布广泛,属于辽宁省最古老的基地变质岩系,山地多为侵蚀山地丘陵,土壤以暗棕壤和棕壤为多;西部地质构造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均有分布,是全省岩浆活动最剧烈地带。中部平原为冲积平原和剥蚀低丘,沙地,煤矿、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丰富,土壤多种多样。
全省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由陆地向海洋倾斜。以下辽河平原为中心,辽东为山地,辽西为丘陵山地,辽北为低丘,其间斜卧着地势平坦向南开口呈簸簯型的下辽河平原。全省地貌可分为三个类型区(1)东部山地丘陵区 由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山余脉和南北走向的千山山脉组成,区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6%;(2)西部山地丘陵区 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区域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9%;(3)中部平原区 由辽河以及30余条支流冲击而成,是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区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5%。东西部山地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在千米以上。中部的辽河平原由巨厚的冲积层构成。平原南部地势低洼,海拔均在50米左右;平原北部因下降幅度较小,且受第四纪松辽分水岭上升的影响,形成起伏平缓的漫岗丘陵。境内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向中、南部汇集注入海洋。
2.1.3 气侯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年内气温高低悬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25℃之间,1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16.9℃之间。全省寒暑极端气温变化多在±40℃左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各市的降水量在分布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面临黄海的东南部山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200毫米是辽宁省的暴雨中心。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区划
至2004年底,辽宁省设省辖市14个、县级市17个、县27个(其中自治县8个)、市辖区56个、即100个县级行政建制。14个省辖市为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全省总人口4172.8万人。,农业人口2176.3 万人,非农业人口1996.5万人。人口密度319人/平方公里。 2.2.2 产业结构与产值
辽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0%,工业比重大、门类齐全。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为电力、煤炭、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医药、机械、电子、建筑等。全省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集中在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6个城市组成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从工业结构看,沈阳以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为主,大连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鞍山以钢铁和建筑业为主,抚顺由原来煤电为支柱转变为石油加工石油化学为主,锦州以石油加工和防织为主,葫芦岛以石油化工为主体,营口、丹东以轻工纺织日用工业为主,盘锦铁岭以能源开发为主,阜新由煤炭为主开始向食品加工转变。
2004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72.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0.5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7元。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占88.2%;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和重工业所占比例为23.9%和76.1%。
2.3 地表水状况
2.3.1 水系特征
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7条;流域面积在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1条;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44条。主要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鸭绿江、大凌河、小凌河和大洋河等。辽宁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2.9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1001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8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4.71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为233毫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111.17亿立方米。
辽宁省年径流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就全省而言,东部最大,往中部和西部递减,西北部最小,最大值超过最小值的26倍。分流域而言,鸭绿江流域年径流最大,流域内径流深分布也较均匀;黄海、渤海沿海水系和浑河、太子河水系年径流次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辽河流域年径流深最小,地区分布也很不均匀。辽宁省主要河流概况见表1。
表1 辽宁省主要河流概况 流域或水系 河名 辽河 老哈河 东辽河 辽河 清河 柴河 汎河 柳河 绕阳河 大辽河 浑河 太子河 鸭绿江 大辽河 浑河 太子河 汤河 鸭绿江 流域面积(km2) 37927 3494 415 5113 1501 1000 5791 9946 1936 11481 13883 1460 61900 河流长度(km) 521.0 100.0 70.1 170.7 142.8 108.1 253.0 283.0 96.0 415.4 412.9 90.9 790.0 备注 干流 省内 省内 全河 省内16616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