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备课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1:1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知识点1:软体动物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除少数种类可在陆地较湿润的环境中生活外,其他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域中。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生活在陆地湿润处的蜗牛,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等。 1.河蚌

(1)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身体表面有两片贝壳,在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外套膜包裹着柔软的身体,前端生有一个肌肉质的斧足。斧足是河蚌的运动器官。

河 蚌

(2)河蚌的结构和生理

消化:消化系统由口、触唇、胃、小肠、肛门组成,取食流经口旁的水里的微小生物。 呼吸:河蚌的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河蚌在水中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 (3)珍珠的形成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

2.蜗牛

蜗牛的壳为螺旋形,头部有两对触角,眼长在后面一对较长触角的顶端。蜗牛身体腹面有肥大而发达的足。

蜗 牛

蜗牛足中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可减小爬行时足与地面的摩擦力。 3.乌贼

乌贼身体内有退化的贝壳,保留在背面的皮下,称为海螵蛸。有一对发达的眼,腕足有10条,腕足上有用于捕食的吸盘,因此腕足的作用主要不是游泳,而是捕食。乌贼可借助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敌害时能喷出墨囊中的墨汁,将周围的海水染黑,掩护自己逃生。

乌 贼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种类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如蚶、蛏、牡蛎、乌贼、田螺、河蚌、鲍鱼、扇贝、贻贝等。其中乌贼是重要的捕捞对象;鲍鱼、扇贝等是人工养殖的海产珍品。有些软体动物可以做中药材,如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等。有些软体动物的贝壳形状独特,色泽美丽,可以做工艺品,如鸡心螺、榧螺、竖琴螺等。但是,也有些种类是有害的。例如,蜗牛中的多数种类啮食植物,对农业生产有害。有些淡水螺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某些寄生虫的寄主,血吸虫的幼虫阶段就寄生在钉螺体内,因此,钉螺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知识点2: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鼠妇、鸣蝉、蟋蟀、蝴蝶、蜈蚣、虾、蟹、蚊、蝇、蜘蛛等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大类是昆虫。

鼠妇 鸣蝉 蜈蚣

虾 蟹 蜘蛛 1.蝗虫

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

蝗虫的外部形态

蝗虫身体表面坚硬的部分是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在蝗虫的头部有1对分节的触角,触角是感觉器官,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三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