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22:2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D) A.啜泣 层峦叠嶂 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

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

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

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

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

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5.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B)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

密度。

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

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

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

的形成。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

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

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

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

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三、(9分,每小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