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螭虎(图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8 2:08: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螭虎(图1)

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螭虎(图1)

螭虎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想象的神物。汉代白玉螭虎纽“皇后之玺”

白玉螭虎纽“皇后之玺”高2厘米,宽2.8厘米,正方体,用著名的新疆和阗玉精细雕琢而成。玺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四字,字体庄重,刻镌利落,韵味高雅,雍容大度。玉玺四侧面阴刻流畅的云纹。顶部用线雕、高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雕琢出螭虎形象,特别引人注目。螭虎身体盘卧,头部略仰,双耳贴于脑后,一双圆亮的眼睛,虎视眈眈地直视前方,虎踞螭盘的造型,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和大气。

此玉玺是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公社的孙忠良,在该公社狼家沟大队一水渠边发现的。“此水渠是长陵山坡上第一道水渠,该地虽不在陵墓区内,但距高祖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不远,玺的发现地周围可见到许多汉代砖瓦。据《汉书》载,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攻进长安后,为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曾大肆毁掘汉代帝陵。按汉代礼仪制度,帝、后陵

园、便殿、寝内,放置死者生前衣冠,玺也可能放在其中,故可以推测此玺为吕后陵边便殿内的供祭物品,当长陵被盗掘时,玉玺即失落土中,后来连同砖瓦被水冲移至水沟中”。(高大伦等主编:《中国文物鉴赏辞典》,漓江出版社1991年出版179~180页)此玉玺形制,与汉代卫宏所撰《汉旧仪》关于“皇帝玉玺皆白玉螭虎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螭虎钮”的记载完全符合,证明它确是吕后的玉玺。

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战国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纹饰。汉以后,螭虎使用的更为广泛。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汉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玉剑 西汉中期

玉剑西汉中期,长3.8厘米至5.9厘米宽6厘米至7.2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玉白色。作不规则梯形。两面浮雕五只活泼的螭虎,翻腾嬉戏

于云海间。上端有三小孔,两侧小孔斜向中心,三孔相通。雕琢精美,纹饰生动。玉印 西汉中期

玉印西汉中期,直径5.7厘米高1.2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白玉琢成,玉质细腻温润。圆形,中央作一圆形突起,上阴刻卷云纹,周围浮雕两只身躯修长的螭虎。底部中心有二相通的小孔,孔外为一圈凹槽,槽外有三小孔。纹饰华丽流畅。

螭虎纹/螭龙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