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4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有关常识。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千年以前,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二、了解文学常识《战国策》:

1.《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沿用至今。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

《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2.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三、熟读课文: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唐雎(jū) 韩傀(guī) 免冠徒跣(guan)(xi?n) 以头抢地(qiāng) 素(g?o) 寡人谕矣( yù ) 休祲降于天(jìn) 2.结合课文中注释,学生自行疏通文章大意。

3. 分角色朗读,思考: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 明确:说服秦王,维护国土疆域的尊严。 (2).作者塑造的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谋士。 4.你认为课文题目中“辱”是什么意思? 明确:辱没、辜负。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3. 初步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彗星袭月(hui) 天下缟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33篇。

2.唐睢是安陵国的使臣,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二、学习新课:整体感知:

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明确:有勇有谋,忠于使命,敢于献身,勇于报国的谋臣。主要人物有秦王、唐雎、安陵君等。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明确:秦王凭借大国势力想吞并安陵国,而安陵君不愿屈尊于秦国之下。结果是安陵国谋士唐雎以机智的辩解和过人的胆识说服了秦王。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①故不错意也 _错_通 “措” ②仓鹰击于殿上 _仓_通 “苍”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疏通以下语句: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②大王加惠 承蒙大王给予好处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如此,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生守住它

④秦王不悦 秦王不高兴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别有用心,另有企图

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秦王包藏祸心,运用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吞并安陵。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地,希望守住它,不敢交换 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理解以下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