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5:3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耐久跑训练对学生身体、心理的影响
耐久跑是大、中、小学生必修的体育运动科目,不光是中考必测项目,更是高考必测的项目。它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此项运动的特殊性与教学的单一性,常遭到学生们的冷遇和淡化,严重地影响了此项运动在学生中深入持久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初始阶段,首先向学生介绍耐力跑对健身、健心及培养个人意志品质的作用,并指出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简便易行。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参加耐久跑运动心理进行了探究,找到了破解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学习、工作压力更越来越大,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这些都会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大家经常会听到某人由于经受不住太大的工作压力,最终选择自杀,也常常会听到某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轻生。这些实在令人痛心,也反映现在社会的现状。这些人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体现。这些行为都来自于压力,而我们健康的人会进行自我调节,利用各种方式来释放压力,耐久跑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但是由于耐久跑练习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加上教师教
法简单,练习方法单一,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的复杂心理,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天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不愿意参加练习,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参加练习的效果比较慢,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学生对耐久跑产生厌学的情绪。造成学生耐久跑心理障碍的原因是生理反应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耐久跑要求学生在快速跑动的运动过程中,尽量延长时间,对人体的呼吸、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耐久跑运动中常常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全身乏力、恶心头晕等难受现象,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致使学生产生谈跑色变。
过家家、丢手绢、斗鸡、老鹰捉小鸡等曾经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游戏,在今天里已经很难寻觅到。每逢双休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背着书包在各种补习班、特色班之间来回奔走的孩子。现代社会,竞争如同紧箍咒一样套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头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样无形就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各种文化与特长技艺的课外辅导教学,几乎填满了孩子们的全部课余时间。以往校园中欢乐的游戏景象风光不再,老师与家长忽然发现,现在的孩子不会玩了,不敢玩了。其实这也不能光怪孩子,家长、老师都有一定的责任。第一,是因为时间不允许,没有足够的时间;第二,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生怕孩子在活动的时候磕着、碰着;第三,老师现在上课也特别注意,有危险(如斗鸡)游戏不让孩子参加或尽量少参
加,这些原因足以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玩了。
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开展,开创了现实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电脑游戏代替了以往现实游戏的形式。人们不必面对面交流,不再需要尊重对方的意愿,情感、交流、适应、妥协、谈判在网络虚拟空间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多余,也是孩子文化人文精神本质的重大变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了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乐,把握不好就会伤害孩子,经常听到××因为过于迷恋网吧而耽误了学习。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体育教师有义务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和网络世界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一个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力的身体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克服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 在耐久跑中都容易出现“极点”的症状,会感觉腿发软、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特别地疲劳,甚至不能加以克服。这时只要稳定情绪,深呼吸,调整跑速,“极点”症状即可消失。继续跑下去,身体会感觉轻松许多,呼吸正常,进入一种稳定状态,这就是“第二次呼吸”。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耐久跑当中身体内脏器官机能产生的一种惰性,利用意志来克服困难,从而克服恐惧心理。只有在锻炼中不断克服“极点”,才能逐步提高人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