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精神[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8:35: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庄浪精神

实事求是 崇尚科学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114万亩耕地中有103万亩分布在402道梁峁和2553条沟壑之间。过去,这里地陡土瘠,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民生苦不堪言。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庄浪人民长期不得温饱,过着“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贫困生活,庄浪以贫穷落后而闻名省内外。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早日脱贫致富,从1964年开始,九届领导班子率领全县人民,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兴修梯田,改造河山,勇敢地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经过34年的持续接力,建成梯田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于1998年实现了梯田化和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同年7月,水利部做出了《关于表彰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决定》,授予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在30多年的梯田建设中,40万庄浪人民累计义务投劳5670万个,移动土石方2.76亿方,有116人负伤致残,32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走上了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铸造和孕育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庄浪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全县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6年在庄浪视察工作时题词“党员带头,战天斗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题词“愚公移山,大造梯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题词“锲而不舍,兴修梯田”予以勉励。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庄浪人的骄傲》为题全面报道了庄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2002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弘扬庄浪精神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定》,号召全省大力弘扬庄浪精神;2002年8月,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浪精神报告会。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了庄浪的梯田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序 幕

穷则思变,要变则苦干。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贫困落后的生活状况,庄浪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没有苦等苦熬,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了科学的艰苦探索,在国务院“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决定”和建国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效益的启示下,把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着力点定格于兴修梯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上。1964年,县委作出了《开

展治理坡耕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定》;郑河乡上寨村整治山河的第一声炮响,拉开了庄浪梯田建设的帷幕。之后,随着“农业学大寨”活动在庄浪的兴起,全县各生产队成立了农田基建常年专业队,一改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坡式阶地为“一次修平”的水平梯田。至60年代末,全县共建成梯田2.4万亩。

开 拓

70年代是庄浪梯田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学“大寨人”,修“大寨田”,以常年基建队为主、群众会战的形式,全面掀起了大规模建设水平梯、条田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每年秋冬动员70%以上的劳动力,大雪封门不停工,冰冻三尺不收兵,在朔风中苦战一、二个月。治理规模从几个大队联合到几个公社,一处梯田建设工地上劳几千人,一次修地成千亩,出现了赵墩公社等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并实行“以土为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水平梯田,为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了—条由传统的靠边延——开荒增种转向靠内涵——提高地力,从而实现农田稳产高产、解决温饱的成功路子,确立了农田基本建设在发展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十年间,全县人民凭人工一锨锨开挖出水平梯田33.3万亩。

鼎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