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个人成长报告苏洪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40: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寻找快乐源泉

寻找快乐源泉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摘要: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阳缺——回顾自己四十多年的成长历程,勤奋的童年生活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形成了我独立、坚韧的性格;不服输、刻苦学习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时代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特别是工作中的不断创新,造成了我心里潜在的自信情结和坚韧的人格。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磨炼,感谢生活,她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

与心理学的近距离接触源于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时的我就对这门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学科充满了好奇。从事教育工作后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志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期待今后的人生体验更加精彩。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自我成长经历、自我分析、职业行业分析

本人现年42岁,是语文教师并且是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师。 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的心理咨询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的形成,深受着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童年的经历,成为我人生的财富

童年的我,生长在省城近郊的农村,纯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在生活困难的60年代从城市去了农村,并且在农村扎根,做了30多年的电工,母亲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时的社

2

会背景以及党的教育,把两位老人塑造成了“埋头做事,踏实做人,勤勤恳恳”的朴实农民。在那个年代,父亲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电工,母亲是妇女小队长。老两口借了生产队的地排车,一次次到村后的山上拉来建筑材料——山石和沙子,靠双手为我们家盖起了四间瓦房。在常人眼里,像父母这样瘦弱的人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正是父母坚毅的性格才有了我们家虽不富裕但很温馨的生活。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力更生更重要了,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学会洗衣做饭了,11岁已经开始干挑水上山,下地插秧、打农药之类的农活了。

童年的我虽然生活苦点但是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会干农活是我的骄傲。而且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父母都为我骄傲。那时候可能是听老师讲了魏书生教的学生的故事,从二年级开始我养成了每天早起跑步的好习惯。每天天不亮我就出门,很快村里的狗叫声就此起彼伏。那是我挨家挨户叫小伙伴出门跑步造成的。童年的坚持跑步锻炼培养了我坚忍耐劳和追求独立、不服输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坚持到底、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应该说: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二)求学之路艰苦但快乐

我的小学在菜园小学度过,我的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四年级开始每年代表学校参加乡里的数学竞赛,每次都能获奖,成绩一直不错,在班级里每次都考第一名。是老师眼中的“红人”,也是父母的骄傲。村民们也常夸我有出息。初中入学考试我考了第二名,但到初一期末全乡统考我得了全乡第一名。班主任老师好一通表扬。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每天跑半小时到校。学校没食堂,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一天两个来回。很是辛苦。但我从不觉得累。而且每天早晨的跑步锻炼继续进行。只不过已没有了小伙伴的陪伴,我每天四点半起床,跑到电厂再回家,吃完早饭去上学,除了下雨下雪,几乎从未间断。初中三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到了初三时学校加了

3

晚自习,我上学成了每天往返三次,为了节约时间我经常是干脆跑着回家和上学。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让班里的同学羡慕,他们从来都只能争夺第二名,而第一名的宝座我从未跌下来过。包括全乡统考我也总是得第一名。老师们对我也是宠爱有加。

初二的时候,姐姐因家里经济原因辍学,她一直哭。伤心地哭了很多天。我却没办法安慰她。这使我们全家人都感到很不安,对我来说更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和考验,我只能发奋学习,不敢有半点懈怠。初中快毕业时,我面临考中专还是高中的第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我的任课老师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我学习很优秀,应该上高中考大学,将来一定会更有出息,另一派觉得先上中专,跳出农门再说。我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义无返顾的选择了报考中专,又恰逢师范类学校优先招生,我就选择了师范学校报考。我私下里决定如果考不上中专,就辍学工作,不让父母再给我花钱了。成绩下来的时候,我正在稻田家里拔草,姐姐告诉我:我考了镇里的第一名。①

终于跳出了农门,不用多花家里的钱了,因为师范学校每月都有补贴,吃饭基本上就免费了。家里人都很高兴,像过节一样。55岁的父亲逢人就夸,看得出他是多么的自豪。 (三)师范生活精彩但有些遗憾。

进入师范学校后,家里的生活负担减轻了不少,姐姐也打工挣钱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我和家人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为了弥补没上高中的遗憾,我发奋学习,当听说读中专的师范生毕业也能考大学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每逢节假日,同学们都去逛街、踢球、甚至谈恋爱了,而我却关在航模楼里读书学习。因为我物理考了第一名,物理老师让我进了航模小组。航模小组有个专门的钟楼式的老楼,学生里只有我有钥匙。冬天里航模楼很冷,但我的学习热情极高,对于求学,我是如饥似渴。即使寒暑假我也要在学校学习两个星期才回家。我要让因为没上高中而失去的考大学机会重新回来。第一年的两个学期,我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4

我的数学、物理、心理学老师都很喜欢我。一次物理考试我是级部里唯一考满分的同学。而毕业那年,我是心理学论文唯一获一等奖的人。

到了推荐学生上大学的选拔考试了,我考了第一名。满以为一定可以获得考大学的资格了。可是我没被推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光凭学习成绩是不行的,我甚至痛恨当时的学校领导。但也想到能够工作挣钱养家给父母减轻负担了,也就只好带着些许遗憾告别了校园的学习生活。

(四)工作后继续学习,走向成熟

1990年7月我参加了工作,然而心中一直有要上大学的情节。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个个自考生顽强学习的事迹鼓舞着我。我立下了要考取研究生的志向。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我白天备课、上课、批作业,晚上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书籍。由于那时候买不到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我就看同名的高等教育教材。因此我比有教材的自考生涉猎更广,最多的一次报名我一下报了四门科目而且在没有指定教材的情况下一次性全部过关。只用了5年时间我就自学完了高教自考专科和本科的全部科目。(正常应该是六年学完)2001年我又参加了师范大学的攻读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并顺利过关,在师大脱产学习。2004年,我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

在工作岗位上,我是语文教师,同时任班主任,还在2004年开始担任学校的教科室主任。我没有忘记要学以致用。我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的作文教学论文在全国获奖,所研究的各种课题多次获得省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我的抛锚式作文教学被列为区首批特色教学。我获得区“优秀教师”称号。从2009年开始。我负责学校的市级心理健康课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样的重要。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2012年,由我撰写的心理课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