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教案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5:42: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健康医学院

2019课程名称教学对象主讲教师教 研 室学 系

教 案

— 2020 学年 第1 学期

口腔科学 ?本科 □专科 口腔科学教学团队 口腔科

上海健康医学院 教 案(首页)

课程名称:口腔科学 授课周次 1 授课类型 ?理论 □实验/实训 □练习 □讨论 □复习 班级 日期 16级临床医学本科 2019/10/7 课程总 学时数 16 本次课 学时数 2 授课 授课题目 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 掌握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熟悉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熟悉颌周蜂窝织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的蜂窝组织炎(嚼肌间隙、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口底蜂窝炎)的诊断要点。了解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及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熟悉颌骨骨折和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方法。颌面部损伤的处理。 颌面部感染的来源。颌面部损伤的诊断(骨,牙,软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所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 1.颌面部感染的四个特点:多腔道沟通外界、牙源性感染居多、潜在间隙多、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颌周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需要根据炎症不同时期,注意全本次课 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要点小结 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最常见的骨髓炎,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但是可以预防。面部疖痈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处理原则不同,切忌热敷、挤压。 1.牙源性、颌面部感染引起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及脑脓肿,是严重颅内合并症,本次课 要让学生印象深刻需要可能提供更多的病例及图片。 教学反思 2.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和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相关,要将基础解剖和临床结合讲解。 1.你和你周围的同学有没有患过智齿冠周炎?如果有,收集这种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并发症,总结都采用过怎样的治疗方法,疗效如何? 作业及 2.试比较咬肌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感染的异同点。 思考题 3.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及急救原则。 4.颌骨骨折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线,好发部位。 1.《口腔科学》(第9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 2.《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资料 3.《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与实践》. 邱蔚六,张震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 页

上海健康医学院 教 案(内页)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教学 时 间 5min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简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第一节概述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因病源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颌面软,硬组织局部及至全身的复杂的病理反应过程。全身各部位感染的共性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但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1、口腔、鼻腔、鼻窦长期与外界相连,常驻有各种细菌,这些部位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感染。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 3、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感染经此途径扩散和蔓延。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可经血液引起败血症,脓毒败血症。静脉瓣膜瓣少或缺如,特别是内毗静脉和翼静脉丛直接与颅内海绵窦相连,是颌面部血管解剖的弱点。 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三角区。当发生感染,该区静脉受到挤压等,血流逆流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性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而发生危险的并发症。(图示) 颅内扩散途径(图示) 1)、上下唇静脉/面前静脉——眼上静脉——眶上裂——海绵窦 2)、颊静脉——眶下静脉——翼丛——卵圆孔——海绵窦 3)、翼丛——眼下静脉——眶下裂——海绵窦 5、额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也是细菌常驻的部位,又暴露在外,受伤易引起感染。 (三)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者。 腺源性:淋巴结、唾液腺、扁桃体炎症扩散引起感染者。 损伤性:继发于损伤后发生的感染。 医源性:医务人员作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造成的继发性感染。 血源性:机体其他部分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的口腔颌面部化脓性病变。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优势病原菌 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