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随机抽样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7:57: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随机抽样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这些内容都要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来实现.在起始课中,要让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认识有代表性的样本来自“搅拌均匀”的总体,获得随机样本对后续统计活动的意义,并感受“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抽样的必要性的理解,样本的意义、作用,样本的代表性的理解、样本不确定性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样本代表性的理解。

三、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抽样? (2)如何进行抽样?

(3)抽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4)对抽样所得数据如何看?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借助章引言,引出课题 1.图中的数据是如何来的?

2.章头图中的图表、预测是如何来的? 第二部分:通过实际活动,复习已有知识

问题1:请你调查一下我们班的近视率?(告诉学生至少一个眼睛的视力小于4.9就是近视的标准)

第三部分:扩展统计问题,体会统计思想 问题2:如何调查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 第四部分:统计结果的使用

问题4:能否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来估计我省高中生的近视率?为什么?

第五部分:小结

问题5:请你用1到2句话来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1.低硬件要求,高软件需要

安排学生活动的课对硬件要求不高,但对“软件”要求较高. 反思本节课,正是由于设计中重视了“学”,因此,容易利用设计好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完成教学,表明这类课对硬件要求不高.

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能及时借助学生活动结果,引导学生交流,概括学生活动成果的本质,纠正学生理解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质问题.从本节课看,吴老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时,应顺势概括出:“数据收集是第一步,很重要”,“若数据有误,即使统计方法再好,结果也会出错,必会影响决策”和“随机抽样结果是有风险的”,及“统计思维是不确定性思维,与确定性思维不同”等结论.遗憾的是吴老师错过了概括的最佳时机.另外,学生在交流中出现了理解错误,但老师没能及时引导或指

第1页 共2页

出.

2.本模块的高考压力相对较小,并以案例教学为主,因此这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的理想模块.课时“松”,正好提供学生参与的时间;高考压力小,正好能回避题海,真正以解决问题为平台,展示数学的作用,改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案例教学为主,正好能集中精力,研究教材的各个案例,设计好活动,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给学生一个活动的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从本课的教学实践看,通过解决问题,促成了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后的交流十分活跃.如:对问题2,学生活动后,产生6种抽样方法,学生通过对各方法优、劣的评析,体会到了抽样的必要性,能感悟到样本有好坏之分等等. 4.本课存在的问题

近视率调查问题,有利于学生参与,但不能体现“破坏性”,因此,不能给学生需要抽样的体验.

统计是以案例教学方式进行的,因此,在本节课中,可以考虑布置一个长作业,从第一节开始做,到本章结束时完成,再提供一次交流成果的机会. 样本容量大小问题是难以在高中解决的(容量大小与总体方差有关),也是统计教学需要继续“螺旋上升”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不能在本课内解决,但完全可以在小结中,针对学生提出的:“样本容量大则精确高,但操作量大”的认识,做出回答,这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也没有认识到.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