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十四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23:5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劝 学》 1. 2. 3. 4. 5. 6. 7. 8. 9.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印证了这句话。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作者连用几个比喻,说明凭借外物可以弥补不足,如“登高而招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作者连用几个比喻,说明凭借外物可以弥补不足,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时作者也用涓涓细流汇大海 来说明积累重要性的两句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 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 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二、《逍遥游》

1.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是:“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 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 , 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5.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 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 《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1. 《逍遥游》中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

的大与小 。

12. 《逍遥游》中用“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

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13. 《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句是“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4. 《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15. 《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

里。”

16. 《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17. 《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而彼且奚适也。” 18.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9. 《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0.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1. 《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气之辩。”

22.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三、《师说》 1. 2. 3. 4. 5. 6.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

如是而已。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 8. 9.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0. 《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4.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 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15.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6.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

后生于吾乎。”

17. 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 18. 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9.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四、《阿房宫赋》

1.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 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 《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凄。

6. 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 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 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9.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 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 2. 3.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 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 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 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 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 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 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2. 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 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 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6. 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 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8. 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9. 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1. 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2. 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