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14: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方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 西方凭借经济的强大优势,电子政务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也在开始发展自己的电子政务。西方在电子政府建设方面的众多做法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我国在借鉴西方的经验上也要从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强化规划整合功能、加强规范标准建设、推进相关法规出台、树立“用户中心”意识等多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

关键词:西方国家 电子政府 启示

电子政府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网络上有效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创新等方面创新发展,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加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关键。同时,电子政务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在根据世界大趋势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发展电子政务。认真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电子政府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子政府建设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

信息公开化、资源共享化,开放性是网络的本质所在。电子政府建立在网络平台上,不仅要求政府系统内部的信息公开,更重要的是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资源共享。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外,其它各方面的信息都向社会公开,包括政府决策的信息、服务社会的信息、行政反馈的信息、政府间交流的信息等。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开放政治,就是要使权力受到公众的有效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产生。公众有“知情权”,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权要求政府信息公开、资源共享。行政公开也是政府的基本义务和责任,电子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服务,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在电子政府的情景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有利于接受公众的监督,减少甚至杜绝官场腐败行为。目前,一些国家已相继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我国也正致力于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制建设,为电子政府的构建保驾护航。

2西方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分析

电子政府建设是信息社会各国实现政府现代化的一股世界性潮流,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程度也比较高,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起步较晚、水平也较低,因此,总结国外电子政府建设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经验,分析西方国家电子政府建设的主要做法,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1美国电子政府建设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电子政府建设起步最早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93年,克林顿政府委托时任副总统的戈尔领军进行政府再造,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重组。1994年12月,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H)小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分组”提出一份名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制定了美国联邦政府今后“电子政府”的蓝图。1997一1998年,美国大力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工程;1998一1999年,建立和完善了各州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发布的功能:2000一2003年预计联邦机构将全部实现上网办公。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的一级部门己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美国的第一政府网(fisrtgov.gov),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与食品、文化与艺术、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网站也是即点即通。可以说,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己初具模型,但要在全美完全实现也许还需多年的努力。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基础架构为:建立一套共同的整合性政府运作程序,提供民众前台便捷申请服务,所有跨部门的申请事项,将会由系统自动处理,民众无需介入;提供一套共同的统一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方法以及服务措施,增强标准化和交互性,使政府各部门可以共享信息,减少某一部门对信息技术独特性或个别性的需求;使政府服务面对民众,渠道多元化、窗口单一化。

2.2英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在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英国虽然起步晚于美国,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走在前列的国家,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虽然英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他们建立了强有力的机构,做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协调的领导。英国首相任命了电子大臣(e-Minister),全面领导和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并由两名官员(内阁办公室大臣、电子商务和竞争力大臣)协助其分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这样对推动英国建立电子政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加强跨部门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改进服务方式。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为:提供更多服务方式供民众选择;获取公众信任;提供全天候快捷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快速回应公众的需求;使政府资源配置合理化,减少政府支出并简化系统;使信息公开制度化,提高国家竞争力与政府开放性;维护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此,英国政府建立了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政府内阁办公室下设电子专员办公室,电子专员每月向首相汇报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情况;电子专员办公室每年递交国家电子政务进展年度报告。

“平民化”是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特点。为实现全民上网目标,英国政府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民在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能上网。早在2002年底,英国所有中小学就接入互联网,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年轻一代掌握信息技术。为使各阶层的人都能便捷上网,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在线中心”,不仅为没有上网条件的人们提供上网服务,还为他们提供电脑技能培训和终身电子教育。这些中心遍布于商业街、大学、社区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英国同时还建立了国家学习网,将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等许多机构连接到一起,向人们提供互联网教育。

目前,英国地方政府服务项目全部上网,中央政府绝大多数公共服务项目24小时在线。为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质量,英国政府今年年初决定关闭90%的政府网站,将原有政府各部门的951个网站减至26个。合并政府网站是因为人们需要通过便捷的方式查找信息,而不愿花费时间搜索大量网站。今后,英国政府的信息将主要通过“政府直通车”和“商业连接”两个网站提供,使公众查找政府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此举还可为英国政府每年节约900万英镑的开支。

3. 西方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对中国建立电子政府的启示

由于国情和电子政务建设所处的阶段不同,我国与美国、英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的启示。

3.1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

电子政务是以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基础,但不等同于这些管理信息系统扩展的总和。电子政务的理念是全局性的创新理念,是以国家的立场观察各部门信息化需求,从总体上优化管理流程,并推动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过程;而不是以部门信息化的立场看待国家电子政务。如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起点不统一,势必造成一些部

门和地区对电子政务的全局性、整体性、创新性缺乏认识,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本部门和地区信息系统建设的延伸,容易出现划地为营、自成体系的倾向,不能正确认识互联互通的好处。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一些人认为,部门信息是部门资源。结果大家都陷入局部利益的圈子,相互封锁,致使电子政务不能发挥最佳的效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封闭、保守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打破部门间、条块间的界限和封锁,实现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3.2强化规划整合功能

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而是一个复杂、长期、与多方面相关联的系统工程,是为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动,从全局的高度组织网络建设、职能优化、服务公众三位一体、同步运行的改革实践。从英国、瑞典的电子政务建设来看,全局性的规划和整合很重要。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尚未落实到工程实施的层次,尚未从工程的总体结构上确立各分系统和数据库的目标、约束和联接,容易出现一些部门和地区片面强调建设方案的独立性,从而平行推进、贪大求全。因此在编制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要防止这种倾向,强调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提倡以核心业务和资源整合为主线,跨部门联合共建,按主题、按问题规划应用项目,不提倡按部门、按单位规划应用项目,以发挥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效益。另外,对已经建设的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虽已是这两年来人们普遍达成的共识,但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不仅来源于体制方面的障碍,也有管理、技术层面的问题。要在逐步破解体制障碍的同时,采用一些新的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省政府门户网站要以整合资源,尤其是跨部门、跨区域资源为重,通过门户建设,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政务应用,切实发挥“门户”的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一窗式”的信息和服务。

3.3加强规范标准建设

历史证明,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对于电子政务而言,标准化也同样十分重要。我国的电子政务必须走工业化的信息化,而不能走“手工作坊式的信息化”道路。要保证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贯彻、执行,关键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适应电子政务要求的体制条件。所谓体制条件,是指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行政体制。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这种不考虑改革后的流程再造、行

政简化、技术升级等问题,势必造成未经程序建设就把所有繁琐的审批过程都搬到网上,其结果只能建成一个短命的网络。

3.4推进相关法规出台

安全与保密问题是所有电子政府都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国要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府,当前必须尽快创建适合网络运行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政府快速有效地处理信息反馈和提供服务,从而促进政府和公众在网上的双向互动。当前,我国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整体滞后,如信息公开、电子签章等基本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源的共享带来障碍,也制约着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推广。如省政府门户网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共建,其基础是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如果有相关的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政府门户网站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整合的作用,使信息公开的广度更广,深度更深。

3.5树立“用户中心”意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要通过技术应用实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面向公众的主要窗口,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政府中心”痕迹严重,“用户中心”意识不强。虽然绝大多数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但大都各自为政,给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由于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多、不深,使得在内容和功能的设计上,不够贴近百姓需求。这些,都影响了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的实际运行绩效。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用户需求作为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度,这也是电子政务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卢保中,. 电子政务建设国内外现状及趋势[J]. 价值工程,2011,(10). [2] 龙健,. 电子政府研究进展的比较研究[J]. 情报科学,2011,(2).

[3] 罗丹,. 电子政府的构建——信息时代下政府管理的创新[J]. 皖西学院学报,2010,(6). [4] 庄梓新,.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若干动向[J]. 办公自动化,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