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29: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3、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设想】 一、导学提纲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熟悉以下内容: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题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活动设计】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

①给每一自然段标上数字;②给这些段落划分层次结构;③概括人物事迹。 2、完成xx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叶圣陶在四川》)。

第二课时

一、导语

(点出画面)介绍半丁。(放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感动中国100场半身残疾激励导师半丁——

半丁曾经是一个1.8米高的大汉,12年前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腿。妻子撇下两岁女儿弃他而去,心如刀割的父母从来都是强忍泪水,他几度自杀,却翻然醒悟,选择坚强的活下去。儿时爱好的书法成了他坚强乐观活下去的精神家园,他决定卖字为生,12年来,他用手替脚,走遍了全国20多个城市。

xx年,他更是挑战自我的极限,登上了万里长城。他以自己顽强的自尊、自信、自立,不仅赢得了书法和演讲上极高的造诣,还赢得了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事业,关注病困人士!更以自己的顽强赢得了上天的厚爱,赐予他生命中的爱情奇迹!获得了一个女大学生的爱情,有了孩子,在深圳安了家。

现在他是著名的残疾激励导师、残疾书法家、西部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交通大学特聘顾问。他用半截身躯创造了一个完整圆满的生命。可歌可泣的男子汉。这是很多正常人梦寐以求而做不到的。

一个残疾人,面对困难却能激流勇进,终于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由此我们想到同样也是个残疾人,同样也是用坚强的毅力,来诠释自己生命的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认识又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对他仅有的认识,但他是怎样走到这个位置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疑问共同走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人物传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走进贝多芬的世界。 投影课题:《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讲解文体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人物传记文阅读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中的一种文学样式,考试题型往往如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例如:xx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叶圣陶在四川》

针对高考这些题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带着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章阅读。 三、进入文本学习

(一)作者罗曼·罗兰的基本情况(见课后的P85的“有关资料”)。

首先看一下作者罗曼·罗兰,关于他的情况在课后的“有关资料”里已作了具体的介绍,大家课后自己看一下,并把一些关键句子划下来。

前面我们同学说过贝多芬是一个聋人,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作曲家,拥有灵动的双手、聪慧的眼睛和敏锐的听力是最为重要的,一旦缺失其中任何一项,就意味着你与这个事业无缘,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定论,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是怎样战胜那些降临到他身上的苦难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秘密。 这篇人物传记,篇幅很长,考验我们同学能力的严峻时刻已经来临了。 (二)摘取文本材料信息(概括人物事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提示: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评论人物的功绩成败。我们可以从时间入手,从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经历对我们的划分会有所帮助。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所划分的跟老师的是否相同:(投影) 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学生概括) 1、(1—4) 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5—24) 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25—33) 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34—66) 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67—70) 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2、了解了层次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人物事迹的概括:

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学生看书,分组概括) (1)贫穷的出生。(P69第2节。)

(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第3节。) (3)失聪的双耳。(P71第8节,P78第37节) (4)破灭的爱情。(P72第13节,P75第22节) (5)重病缠身的身体。(P72第13节) (6)无情义的侄子。(P80第46—52节)

3、无独有偶,贝多芬的失败挫折,也一样降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人身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播放盲人歌手杨光事迹的短片。(5分钟) 杨光,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一位盲人男孩。他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像记忆,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在他想用音乐闯出一条路的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三位亲人——爷爷、奶奶和爸爸,现在,他只能和6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可以说生活对杨光是不公平的,但他没有被打倒。多年来他一直用音乐诠释自己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他成功了,他是xx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并上了xx年的春晚节目。 思考:你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眼中的杨光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他们身上得到怎样的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三)作业

进一步熟读本文内容,结合贝多芬和杨光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时

一、导语(略)

二、探讨主题(人物品质特征的概括)

1、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如此的触目惊心!此刻你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些形容词把它给表达出来?(悲惨!可怜!同情!难过!……)

2、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身处这样的境地,我们可能会作出什么选择呢?(逃避/自杀/酗酒/面对……)

3、各种各样的回答都有,而贝多芬,面对着自己这苦难的一生,这悲惨的一生,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尽量用原文语言回答)(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 提示:P73第14、15段。(学生读这两段)

4、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肉体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创作音乐。) 5、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在文章中找)(《月光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提示:播放音乐:《第九交响曲》

6、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对,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P80第53段,54段)。这是他毕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