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检查内容、要点和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21: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节能减排检查考核基本要求

总体说明:

(1)节能减排考核采取扣分制,计分采取百分制。对节能减排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类、二类、三类企业考核节能减排目标和节能减排管理,其中节能减排目标40分,节能减排管理60分;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般类企业考核节能减排管理,为100分。

(2)对一类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为年度万元产值/营业收入能耗(可比价)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0%的,扣40分;万元产值/营业收入能耗(可比价)同比幅度(设定为X%)为-4%

(3)对二、三类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年度万元营业收入能耗(可比价),同比≥0%的,扣40分;同比幅度(设定为X%)为-4%

(4)节能减排管理考核按照不同类别和类型的单位节能减排管理要求和内容,设置相应的管理检查考核表,满分为100分。设有项目部(二级单位)的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考核分数由总部管理考核分数和项目部(二级单位)管理考核分数两部分构成,总部占30%比例,项目部(二级单位)占70%的比例。项目部(二级单位)管理考核分数由被考核的项目部(二级单位)得分算术平均计入。没有或未对其二级单位检查考核单位的管理考核只计算总部考核得分。

(5)根据节能减排管理办法,一类企业考核基数为1.1,二类企业考核基数为1.06,三类企业考核基数为1.03,一般类企业考核基数为1.0。

(6)节能减排管理考核分为各单位总部、项目公司、设计项目部节能减排管理考核计分表(以下统称“管理型单位考核计分表”)和装备制造企业、发电企业、建筑施工项目部、总承包项目部、监理项目部节能减排管理考核计分表(以下统称“作业现场型单位考核计分表”)。

(7)管理型单位考核计分表包含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部署及目标分解、宣传培训、统计监测、资金投入及使用、检查考核、档案管理等8项内容;现场作业型单位考核计分表包含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部署及目标分解、专项措施、宣传培训、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资金投入及使用、档案管理等8项内容。

(8)公司上年度检查存在的问题未整改或未整改到位的,逐次加倍扣分。 (9)一类、二类、三类企业考核结果=(节能减排目标分数+节能减排管理考核分数×0.6)×考核基数,一般类企业考核结果=节能减排管理考核分数×考核基数,考核结果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

一、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 (一)领导小组

1.备查文件或资料:成立领导小组的正式文件。

2.工作内容及要求:领导小组的组长为各级单位行政一把手,副组长为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为节能减排工作有关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节能减排归口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统筹规划节能减排工作,处置重大节能减排事项,办公室职责是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安排。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可以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职业健康领导小组在一个文件中共同成立,也可单独成立。

1 / 8

(二)归口管理

1.备查文件或资料:成员企业两级总部、项目部明确归口部门的文件及归口部门管理职责。 2.工作内容及要求: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安全环保工作机构的通知》(中电建股安环〔2014〕9号)要求,将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安全环保管理部门,与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

(三)管理人员和岗位职责。 1.备查文件或资料:部门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的正式文件。 2.工作内容及要求:管理人员要熟悉上级单位管理工作要求,掌握本单位或项目主要耗能设施和设备,熟悉本单位或项目节能减排专项措施。岗位职责包括落实上级管理机构文件和工作要求,执行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及安排,做好日常节能减排管理及统计监测工作等。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

(一)管理制度

1.备查文件或资料:管理制度的发布文件和正文。

2.工作内容及要求:管理制度要具备完整性,包含工作依据、工作原则、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及职责、管理内容及要求、奖惩等内容。管理制度要具备针对性,要与本单位的产业特点和管理架构相匹配,涉及到重点耗能设备及作业工序(如施工机械、机床、电机、作业车辆、锅炉、照明、保温、取暖等),要根据作业流程和生产安排,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内容和要求。涉及到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氨氮、SS、CODcr等),要制定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勘测设计和装备制造产品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及技术装备政策要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倡导使用新材料、新工艺的节能减排设计理念。管理制度要具备可操作性,规定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要严格执行,并形成管理痕迹。

(二)统计监测制度 1.备查文件或资料:统计监测制度的发布文件和正文。

2.工作内容及要求:统计监测制度要具备完整性,包含统计监测基本要求、统计台账要求、统计报表要求等内容。统计监测制度要具备针对性,一类、二类、三类企业及所属下级单位、项目部要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制定本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的监测、统计、报送要求。一类、二类、三类企业所属下级单位、项目部要梳理主要能源消耗项(如煤炭、电力、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热力等)及能源消耗对象、工序,梳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类型及排放源,明晰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内容、方法、周期,数据记录,凭证归档;明确统计台账使用、保管、交接等。统计监测制度要具备可操作性,规定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要严格执行,并形成管理痕迹。一般类企业不需要制定统计监测制度。

(三)考核制度 1.备查文件或资料:考核制度的发布文件和正文。

2.工作内容及要求:考核制度要具备完整性,包含考核依据、原则、对象、方法、内容及程序等。考核制度要具备针对性,要根据本单位的管理构架和要求,把节能减排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考核同时部署、同时进行。考核制度要具备可操作性,规定考核工作要严格落实,并形成考核记录。

三、工作部署及目标分解 1.备查文件或资料:工作计划的发布文件和正文,节能减排指标责任书。

2.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计划包含年度工作指标,年度重点工作内容、起止时间、取得的效果,年度资金计划等内容。股份公司要求一类、二类、三类企业“十三五”期间年度万元营

2 / 8

业收入能耗(可比价)同比下降4%,年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管理型单位根据上述指标目标,结合所属下级单位、项目部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占比、项目工期、作业现场管控条件等因素,酌情分解指标,签订节能减排指标责任书。作业现场型单位根据各工区、作业队、车间等的作业内容(如模具生产车间主要能源消耗是电力,砂石生产工区主要能耗是电力、柴油,锅炉房主要能耗是煤等),针对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制定节能减排分项指标要求,并签订责任书。节能减排指标责任书可以纳入安全生产责任书共同签订,也可以单独签订。一般类企业可不签订年度节能减排指标责任书。

四、统计监测 1.备查文件或资料:统计监测报表及报告文本。

2.工作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对能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定期监测、汇总、分析。一、二、三类企业定期报送季度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和季度总结分析报告,一般类企业定期报送年度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节能减排报告包括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同比增减幅度超过10%的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分析原因、节能减排管理情况、节能减排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节能减排重要科研成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年度考核情况、节能减排重大违规情况、节能减排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下个报告期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节能减排有关的其他工作内容。

五、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 1.备查文件或资料:统计台账账本,能源消费凭证和财务凭据。 2.工作内容和要求:根据主要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类型建立统计台账。统计台帐具备真实、准确和可追溯性,能源消耗统计台账包括能源消耗类型、能源消耗量,并附购进和调出能源的财务凭据、能源结算单及其他能源消费结算凭证,做到账物相符。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包括主要污染物类型(具备可计量的点源排放,如砂石废水、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台账要按时登记,规范记录,必要时可附加文字说明,做到台帐数据与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相互衔接一致。不涉及污染物排放的单位不建立污染排放统计台账,一般类企业不需要建立能源消耗台账和污染物排放台账。

六、专项措施 1.备查文件或资料:重点耗能设备节能减排专项措施方案文本,重点耗能设备运行操作记录,现场作业设施及设备合规性检查。

2.工作内容和要求:作业现场要根据梳理的重要耗能设备及作业工序(如施工机械、机床、电机、作业车辆、锅炉、照明、保温、取暖等)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氨氮、SS、CODcr等),逐项制定节能减排专项措施,内容包括操作管理要求、运行控制要求等。鉴于重点耗能设施和设备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最优运行参数不同,正式使用之前,对设施和设备进行最优能耗调试,将运行参数编入专项措施,并做好日常操作运行记录。耗能设施和设备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技术装备政策要求,禁止使用淘汰类产品。

七、宣传培训

(一)宣传工作

1.备查文件或资料:部署和安排宣传工作的正式文件、宣传工作的影像资料、宣传工作总结。

2.工作内容和要求:至少于每年6月的节能减排宣传周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体现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以及节能减排工作亮点、成果,彰显企业保护环境、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宣传的主要形式有标语、标识牌、展板、电子屏、知识问答、宣传册、网络方式等。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