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走向何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3:20: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走向何方

摘要:有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规范、标准、法规及政策等,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状态,但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继大中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其成效如何将影响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参加全国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的专家就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与水污染防治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本报今天将意见的主要内容刊发出来,以供各地在进行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时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 建设走向 水污染防治

有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规范、标准、法规及政策等,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状态,但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继大中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其成效如何将影响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参加全国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的专家就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与水污染防治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本报今天将意见的主要内容刊发出来,以供各地在进行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时参考。我们希望有关专家、科研设计人员,以及来自环保、城建管理一线的有识之士,围绕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及各地关心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如在排水体制方面,是否强求完全分流制;在排放标准方面,降低除磷脱氮要求带来的生态后果;在处理工艺方面,怎样避免照搬大、中型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等等,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设性意见。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对三峡库区及影响区、南水北调、重点流域区域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共同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政策、法规及标准的早日出台和完善,加快小城镇污染治理步伐。为此,本报特开辟《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题》,刊发讨论意见和本报专访,请有关专家、读者给予关注和大力支持。讨论专题电子信箱:dqcun@sohu.com 传真:010-67103589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城镇污水是造成我国区域性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国有设市城市640多个,建制镇1.6万多个,人口约2.7亿人,据估计2000年污水排放量达480亿立方米/年,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处理,对水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计划》,“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据统计,到2005年要建550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日处理5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厂278座,日处理5~8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90座。

我国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城镇建设将得到很快发展。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200个左右,建制镇达到2.5万~3万个,全国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显然,我国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参加2003年8月26~28日在广东珠海召开的《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与工程咨询研讨会》的有关专家,对当前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水污染防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与会专家分析指出,由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兴起,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的总趋势是数量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规模更趋小型化,技术类型和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更趋多样化。有关专家认为,小城镇污水处理有其特点,它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会对设施建设提出特殊的约束条件;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同,导致污水水质千差万别;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不同,对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实行的政策也不一样;还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由此而引出诸如:小城镇水污染防治体系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污水处理模式、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小城镇水资源管理与污水再生利用,等等一系列问题。总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是一个十分需要慎重对待,并加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关专家建议,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从制定一个好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入手。小城镇水环境污染其根本原因是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升对源的工程控制能力,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其意义在于使水环境的各个要素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保障水环境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抓好小城镇污水处理与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规划建设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时,应首先从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入手,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合理地确定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目标。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条件,以及城镇总体规划,对河流、湖泊和其他各类湿地进行环境功能划分,确定各类水体的经济、社会功能和相应的控制标准。

2、采用以质量为目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制定本地区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合理分配各类水体允许的水污染负荷控制目标。

3、根据当地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规划,拟订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确定用水去向和用水水质要求。

4、根据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的要求,确定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控制措施,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安排。

5、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而且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营管理比较复杂,设施运行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需要政策支持,应提早开展有关政策扶持方面的准备工作。 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针

就全国来讲,小城镇一般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较低,城镇管理不够健全,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技术要求一般,管理要方便简单,机械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不一定强要自动控制;在建设资金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安排,总体布置中留有发展用地;设备选型,可选用国产设备;项目建设一定要坚持建设标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切忌盲目追求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人“因陋就简”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因地制宜选择小城镇污水处理方式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我国地域辽阔,小城镇星罗棋布,坐落在平原、山地、丘陵,依山傍水自然地理环境各异,城镇布局千差万别。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处理方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小城镇污水处理不宜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出水排放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去向适度集中。对城镇布局分散和适宜就地成规模回收资源再生利用的地区,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度分散的处理方式。 ●处理与利用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国家历来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重视,实行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的水资源政策,并大力推进城镇污水资源化。城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开辟城镇第二水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应根据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把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考虑,统筹规划对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做出安排。对资源性缺水地区如此,对水资源较充沛的地区也应如此。

实行污水再生利用,首要的是分析当地水资源利用结构,确定再生水资源利用方向和利用水量,把再生水资源纳入本地区水资源开发规划,并据此做出计划安排。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也是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规划控制水环境污染及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避免盲目追求大集中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综合考虑确定:①满足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②按城镇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特征划定汇水区;③避免远距离输水,就近再生处理、就近排放、就近利用;5城镇近期投资能力;⑤污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

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大集中的倾向,造成建设规模偏大,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管网建设迟迟不到位。这既加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运行成本。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城镇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根据排水出路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就污水处理来说,如不考虑投资能力,单纯从经济上分析,规模越大,其单方造价、运营管理费用都比小型污水处理厂显得经济。但是大集中就要求建设相对大的排水系统,包括中途泵站。当前小城镇普遍缺少资金,应根据城镇近期的

投资能力,适当缩小排水系统,用较少的资金先把系统完善起来,尽快使其发挥投资效益。随着城镇的发展,再逐年修建一批经济型污水处理厂,这样总体上来得更经济可行。 运用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

当前,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主要受建设投资来源和投资回报的制约。2002年9月10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向全国印发了《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了一整套城镇污水处理建设运营管理市场化政策。“意见”指出,国家“逐步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鼓励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独资、合资或租赁承包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此外,“意见”还对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和项目建设给予了用电、用地、融资等必要的配套扶持政策。显然,“意见”已经为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方面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它们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通过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是加快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城镇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搞污水处理厂建设,它不同于一般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准备,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化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使污水处理厂建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建设资金有来源,运营管理有保障的可靠基础之上。

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条件要进行科学论证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条件关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关系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关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当地水污染防治体系中效能的稳定发挥,必须慎重对待。一般小城镇建设单位,由于对城镇污水处理没有经验,以及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本地区水污染防治体系中的功用认识不足,往往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条件缺乏深入科学的论证。

这里讲的设计条件主要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对出水水质的控制要求。进水水质,取决于污水处理厂汇水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城镇布局,其水质类型有工业废水为主的、生活污水为主的以及工业和生活混合污水3种类型,其可生化性也各有不同,有的甚至含有持久性污染物质。为了准确掌握进水水质特征,应肯花力量对进水构成及水质水量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作为进行工艺设计的基础。

出水控制要求,取决于出水去向和用途,它决定了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深度。从本质上讲,污水处理厂出水是以“资源”返还环境的,污水处理厂对这部分循环反馈环境的“资源”的品质施以控制,使其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利用的要求。国家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去向,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国家污水再生回用分类标准进一步对出水用途进行了分类(农、林、牧、渔业用水、城镇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并分别对各类出水的经济、社会、环境再利用的水质规定了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套污水处理厂处理与利用的水质控制指标体系。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和出水的去向和用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审慎设定。

适宜小城镇污水厂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下列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可以用于小城镇开展污水一级处理、污水二级处理、污水再生利用的深度处理时使用,具体选用时应综合比选各种工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 ●常规活性污泥法 ●AB两段活性污泥法

●A/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组合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及其各种变形工艺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及其各种变形工艺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化学絮凝法一级强化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