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复习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2:10: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

大气的物质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理解:

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基本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大气的组成

【课堂检测】

默写专题8.1相关知识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五.大气垂直分层

整个地球大气层像是一座高大的而又独特的“楼房”,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WMO)把这座“楼”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现在我们一般把后面三层统称为高层大气。 下面我们依次了解一下各层:(看PPT跟据图来一一讲解) 1. 对流层:指近地面大气层。 特点:

A 气温变化:

提问:爬山的时候为什么越到山顶感觉越凉快呢,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山脚时没有积雪的,但是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呢?难道不是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吗?

回答:这是因为对流层的热量来源于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反射到大气中,所以该层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B 大气运动: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

“防弹衣”——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保温被”——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各层随高度气温的变化情况

对流层的特点

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而因为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中纬地区则适中。

C 水气尘埃杂质多,由于离地面近,接收地面蒸发的水汽多,整个大气圈的水汽几乎都在该层,大部分尘埃也集中在这里。

D 天气气候变化:天气气候变化显著,由于水气尘埃多,在大气对流过程中,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 平流层:在对流层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 特点:

A 气温变化:离地面较远,基本不受地面影响,所以气温不出现垂直递减,相反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我们已经知道了臭氧是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使温度上升,高度越高吸收的紫外线也越多,这样温度也就越高。由于有臭氧层的存在,我们刚才也说到了臭氧空洞的问题,要是没有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就会受到很直接的太阳辐射,容易产生皮肤癌,所以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B大气运动:由于气温相对是下低上高,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 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坐飞机时从机窗向下看出去一般都是蓝天白云。

1. 中间层:由于该层离地面更远,而且没有臭氧,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由于 气温下高

上低,所以容易出现垂直对流,故又称高空对流层。.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2. 热层: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该层的温度一定比较高的,从曲线上可以看到该层的温度

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的,其主要原因是:距离太阳比较近。一些氧气分子在紫外线宇宙射线作用下分解成原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强烈增温。该层的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所以这层也较电离层。人造卫星一般在这一层,美丽的极光现象也是在这层出现,极光:由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磁场吸引下进入地球高空大气层,与稀薄的大气碰撞,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常形成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弧。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的这条温度变化曲线,到了这里变成了虚线,后面就没有了,是不是这里的就没有温度了呢?当然不是,温度是存在的,只是热层的温度上升非常的快,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就到达1000度以上了。所以这里的虚线代表了一个温度上升的趋势,由于温度实在很高,我们这里的横坐标才只到50所以就画不下了,用虚线来代替温度的变化趋势。

3. 散逸层:又叫外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

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

以上就是大气的分层以及各个层的特点,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 【作业】练习卷基础题

练习册选择题与读图分析题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