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8:08: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9年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即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关键。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所谓“特质”就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而所谓“因素”则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最重要的是,这些特质都是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同样这些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而了解的。这样就使得职业指导由理论分析走向了实际应用,从一般的定性分析走向了精确的定量测量。从此,职业规划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之被人们广为采用,近百年来经久不衰。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探究个人,即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质)。通过心理测量及其它测评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这些测验包括:

1. 成就测验:用以了解一个人究竟学会了多少东西,又有那些是对工作有价值的。

2. 能力测验:测试个人的最佳状态,并展现他在多大程度上能胜任某项工作。

3. 人格测验:测试个人未来最适合担任那类工作,并可能实现多大的发展程度。

而后,通过会谈、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

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如职业描述、工作条件、薪水等。它包括:

①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

②求职的最低条件,诸如学历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身体要求、年龄、各种能力以及其它心理特点的要求;

③为准备就业而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及提供这种训练的教育机构、学习年限、入学资格和费用等;

④就业机会。

第三步是人一职匹配,即整合个人和工作领域的信息,这是特性因素理论的核心。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他提出了职业设计的三要素模式:其一,清楚的了解自己,包括性向、能力、兴趣、自身局限和其他特质等资料,以便做到特性匹配,即不同的人去适合自己的“活”;其二,了解各种职业必备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前途,以便做到因素匹配,即要知道某类的活适合什么样的人;其三,上述两者的平衡,即指导人员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职业。

毫无疑问,特性--因素理论为人们的职业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使用它在实际中为人解决职业规划发展的问题。明天结合具体的人物,来看看特性因素理论是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