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详细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2:2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政府财政支出梯状发展模式(和平与战争时期模型) 皮考克和威斯曼的“财政支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状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3、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内生增长理论)陈共p58-59

1)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2)内生增长理论

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是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第三章 购买性支出

1、行政、国防支出的性质属性p65-66 选择

1)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属性陈共p64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民生性支出,和资本性投资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与资本性投资支出存在明显的差异。

2)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利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开支。他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

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行政管理支出必须由政府予以提供,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具有稳定性。

3)国防支出的性质

国防支出是指国家预算中用于提供国防这个公共产品的费用总和。国防属于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他无法通过市场配置来解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必须由政府予以提供。

2、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属性p72,陈共p71选择

1)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

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是社会消费性支出。也属于经常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

2)教育事业产品的性质:①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②具有外部收益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①科学研究具有外部性;科学研究具有风险性;科学技术的研究主体是多元的。

3、支农支出的来源及特点p88-90 陈共p89-95选择

目前,财政支农支出体现在“三农”支出上,“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民、农

村投入的总和。

三农投入的措施:1.全面取消农业税2.财政补贴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三农投入的政策:1.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2.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3.完善农产品价

格形成机制4.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5.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7.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4、政府投融资p90-92

特征:①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新型投融资渠道;②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③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④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

1、社保支出特点原则p96陈共p96-98选择

1)社保支出是转移性支出,也是一项民生性支出。

2)社会保障的特征:①覆盖面的广泛性;②参与上的强制性;③制度上的立法性;④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3)社保支出的内容: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伤残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丧葬和遗属保险、失业保险)②社会救济;③社会福利;④优抚安置。

4)社会保障的功能①社会性功能(社会补偿/稳定/公平功能)②经济性功能(调节投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

2、社保基金来源与筹资模式p100-102 选择

1)来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或者依据具体情况,由这三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

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方向的开支;企业(雇主)缴纳社会保障费;个人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障费(特别是社会保险费) 2)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②完全基金制;③部分基金制;

3、财政补贴的分类p104-105陈共p108-109选择

1)从补贴对象划分:个人补贴和企业生产经营补贴

2)从财政补贴列收列支的不同方法划分:财政直接列入支出和冲减财政收入 3)从财政补贴的环节划分: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 4)从补贴的经济性质划分: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5)从财政补贴的透明度划分:明补和暗补

6)根据国家预算对财政补贴的分类: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陈共教材 7)按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禁止的/可诉的/不可诉的补贴。

4、税式支出的形式p108-109陈共p115-117选择

税额减免、起征点、税收扣除、优惠税率、优惠退税、盈亏相抵、税收还贷、税收递延、

税收抵免、加速折旧。 陈共教材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第五章 财政收入总论

1、财政收入的分类(只看大点,不考具体内容)p129-122 陈共p118 选择

1)按收入形式分类

2)按收入的性质分类

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4)按收入层次分类;

2、财政收入的原则p116-118 选择

1)财政收入一般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原则:①发展经济,广开财源;②兼顾三者利益和两级利益原则;③“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④应贯彻按“税收价格”来安排和组织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规模分析(影响因素陈共p119-123、衡量指标p128)选择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②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③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①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及其衡量指标

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财政总收入。

②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及其衡量指标

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比例;衡

量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指标有2个,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和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

③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指标有3个: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

4、制约财政规模的因素p129-132 辨析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最为基础的。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主要表现在人均GDP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可供政府集中的社会产品的增加;②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GDP的增长也越快,财政收入增长就与充分的财源;其次,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产品价值构成来看就是产品附加值。所以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发展经济,增加GDP总量,同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原材料消耗。

2)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直接的因素。财政收入的筹集过程,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进行的。分配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一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越是追求公平,考虑社会福利分提高,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越大,政府要

求掌握的财力就越大。

3)价格因素

财政收入无论是在形成过程还是运用环节都与价格有关系,因此价格的变化对财政收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收入表现为货币形态,以当年的现行价格水平计算,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 GDP分配变化也会影响财政收入变化。在价格因素的影响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名义财政收入和石家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指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当年物价水平表示财政收入,实际财政收入指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的财政收入。当物价总水平变化时,就会导致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不一致的情形。

物价上涨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的情况:

①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大于名义增长,实际财政收入大于名义财政收入;

②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负增长,表现为名

义财政收入大于实际财政收入;

③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增长不增不减,表

现为名义财政收入与实际财政收入一致。

4)其他因素 ①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政集中度。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②财政政策因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受财政政策的制约。

第六章 税收收入(重点!)

1、税收的含义p136陈共p137-138、

概括的说,税收是政府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范,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属性p137-138、陈共p138-139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p138-139 陈共p144-145选择

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商品课税、所得课税与财政课税 2)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直接税与间接税

3)以税基的两种基本形式区别为标准;从量税和从价税

4)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中央税、地方税与中央地方共享税

2、税收的原则p140-143陈共p146-149辨析

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1)财政原则

①财政原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

②财政的第二个要求是税收收入要有弹性。不仅要对财政收入保持充分弹性,更要与

经济增长保持灵活的弹性。税收弹性反映了税收对经济变化的灵敏程度。

瓦格纳是税收弹性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认为,财政需求增大或租税以外的收入减少

是,税收应该能够给予法律自动增加。

③税收收入要适度,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内。税收收入应该具备的规模主要取

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职能范围,和国家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也有关系。

2)公平原则

自亚当·斯密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原则置于税收原则之首位。税收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也是不可取少的。

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和平等征税(政府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即所谓“纵向公平”。)。涉及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3)效率原则

①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又称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保证并促进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率的总体提高。

包括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中性原则(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②税收的行政效率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一方面应采用先进的征收手段,节约征管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应简化税制,使纳税人容易理解和操作,减少纳税费用。

3、税制的构成要素p143-148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基(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税负转嫁p149-152陈共p152-157

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3)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税收制度p152-173 选择

商品课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现行资源税、现行财产税)

国际税收(税收管辖权和与国际重复征税)

4、为什么说税收是最重要的?(从属性开始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