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53: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将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并强调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如:神经、体液与免疫调节都具有化学语言(信息分子),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调节网络的概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特别注意体现的重要概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免疫与计划免疫,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疾病的原理、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方面还了解太少,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普遍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多而杂,要在两节课内面面俱到,老师会教得辛苦,学生也会学得辛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资料的收集与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教学则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而不单纯地介绍免疫学知识;(2)以科学史素材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突破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自身对照实验、相互对照实验进行分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 (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推理、综病。(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提问:上述实验能证明什么?) 合。 析推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为学生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做一个铺垫。 (3)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结合课本上的图小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为什么要去掉胸腺?) 结免疫系 (4)此时如果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统的组成 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抗体是谁产生的?) (5)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接下来你还会做什么实验?) (6)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创设情境,探究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展示初中课本上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回顾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讲。 注意初高中所学内容的衔接。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起什么作用呢? 能是本节的重点,展示课前用同学们都感兴趣引导学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行讨论:1、艾滋病搜集的有的话题——关于艾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关艾滋病滋病的讨论揭示艾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的资料,滋病与人体免疫系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 进行交流统的关系,引入对和讨论 免疫系统功能的学结合课本P36页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习。同时也使学生病的病因是什么?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对课本资对艾滋病知识有更系?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料进行分多的了解,认识到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析、思考、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讨论 形势,以及每个人挥什么功能?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的责任和义务。 小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入科学史,激发探究热情,去揭示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 用生物科学史上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