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2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 存玲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以“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作为引入,进而引出电解原理,电解池包含的概念多,电极方程式书写与阴阳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相关,阴阳离子的氧化和还原性强弱又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最难的内容之一。这使学生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变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我分三课时讲授电解原理的内容:
第一课为电解原理的介绍;第二课时重点处理电解规律;第三课时介绍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别外在学习电解池这一节时,要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比,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避免个别知识的混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及与原电池的本质区别,理解电解的基本反应原理,学会分析电极反应,并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和方法
运用观察和启发讨论的方法,使之正确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培养学生归纳、类此、辨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的应用
- 1 -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分析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氯化钠溶液,酚酞、直流电源,电流计,U形管、石墨电极、导线。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引课]设计情境: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脑和手机缩短了人与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当处理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时,往往只需要几分钟,但是会遭遇到这样的情景,正用手机联系非常紧急的事情时,突然手机自动关机,我们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充电的原理。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出问题,科技改变生活,使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推进新课:
讨论:上述装置是不是原电池?如果将此装置的碳棒接通电源,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4-2]
在U型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做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
氯
观察U形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铜
CuCl2溶液 气 [实验4-2]
[设计意图] 直观看到实验仪器和用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分 析] 在这样的装置中,我们规定: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为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为负极。 [实验分析]
现象: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
阳极:阳极上方的试纸变蓝,说明淀粉遇到I2,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说明有氧化性物质——Cl2生成。
- 2 -
阳极 阴极
结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CuCl2溶液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和Cl2
[设计意图] 从微观角度分析CuCl2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现象看到本质,提升认知水平。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好。 [分析探究]
1、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通电时离子如何移动?
3、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阴阳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分析探究] 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通电时离子发生的变化。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Cu+Cl电解 2↑
[问题探讨] 在上述过程中,该装置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如何转化的? [设计目的] 引入电解池的概念 一、电解原理: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又称电解槽。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①外接电源
②两个电极:(电极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③电解质溶液 ④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4、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反应类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5、电子的流动方向
外电路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再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正极,内电路阳离向阴极运动,阴离子向阳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