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5 20:00: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总是需要有无数的光阴无谓的流逝,才能等到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的出现…我把它们称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因为在这个人类难以企及不朽的时间黑夜里,它们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怀着那份追逐星光的热切,茨威格提起手中的笔。大卫用石头击败格利亚,而他仅用墨水便击散了历史的阴霾,当字迹在纸上晕染,作家定未曾料到,他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璀璨星辰。

君士坦丁堡的沦陷如同枝头最后一瓣花落,凄美是血色中萦绕着新时代的曙光。玛丽思巴德恰似一团燃烧至尾声的火焰,熄灭后的灰烬圣洁又宁静。跨越大洋的第一句话依靠的不仅是电线,深沉的大海记录下了人的毅力与勇气。托尔斯泰的逝去哀而不伤,一位文学巨匠终于不再挣扎于尘世的泥泞,而是飞向梦想中的天堂。历史如戏,上帝是唯一的 书写者。幸而有次威格,让他不再是唯一的观赏者。在我眼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亨德尔的复活”。

这是一个一个强韧不输贝多芬的灵魂,同样是音乐家,贝多芬失去了听力,他却失去了整个右半身,这

个曾强壮如雄狮一般的人,一夜之间仅剩半个能自主的躯壳和一个不屈服的大脑。52岁的他就着滚烫的泉水与中风斗争,冒着生命危险,一泡便是九个小时,终于又再度掌握了自己的生活。可人生的残酷不止如斯,痊愈后的亨德尔压榨自己的每一份精力写了数部歌剧却无人赏识,以至于负债累累为人讥笑,于其这般活着,尚不如半身瘫痪!他在黑夜中徘徊,无声的怒吼。创作激情日益消散,生活的空虚与寒冷另他无力招架。倘若他当时有着艺术家惯有的软弱,便会干脆自我了断,逃避这喜怒无常的命运。

幸而他的信仰拯救了他,上帝借朋友之手为他送来了一份歌词并邀他谱曲。这是一部清唱剧,主题便是对神的赞美。一行行歌词奇迹般的抚慰了他的心灵。一瞬间,亨德尔干涸的音乐才能再度汩汩流淌,奔腾万丈。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歌词,灰色的情绪逐渐消融。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一时竟觉喜乐无比圣乐自发萦绕,似能上达天听。从那时起亨德尔不再在乎白天或黑夜,一心专注于《弥赛亚》的创作,或许真有神灵的指引,他仅用了3个星期便完成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工作。当它终于响彻世人的耳畔,整个欧洲不禁为为之震动。一个人站起身来,于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于是他的余身响彻“哈利路亚”的赞美。亨德尔于4月13日第

一次中风,《米赛尔》亦于4月13日首演,而他同样病逝于4月13日——向着他歌颂的地方去了。巧合的是,那一年的4月13日正是复活节的前一天。 茨威格将亨德尔奇迹一般的一生归结为上帝的旨意。自然,这其中有诸多神妙之处无法用科学来解答;自然,生而为人便永远无法否认神的存在。但我们也不应忘记,它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便是自由意志,人类精神。我们无法永远只盼着神灵将我们推至高处,一味的空想只会让我们跌得更低。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才华卓尔不群,他的意志常人难及,他的谦逊又让他把一切赞美奉献给上帝,给自己的信仰。亨德尔为音乐而生,他的使命便是将自己的慈悲,自己的勇气,自己的意志于思想灌注于音乐,从而将自己的救赎转化为他人的救赎。有多少人从这《弥赛亚》中获得力量与新生早已无从考证,它对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进行了洗礼永不停息地传递着喜乐,抚慰着众生。

亨德尔想必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在世时,《弥赛亚》的演出分文不取。他以这种方式尊崇上帝,谁又能说他的上帝不存在?他创造了自己的上帝,一个属于他的纯净而美好的世界。在自己忍受痛苦的历练后带给大众无尽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