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社会政策第3阶段测试题bOK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3 8:33: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政策概论》第七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福利漏洞”中的受益转移,主要指的是受益者是( A )。

A. 不合格者 B. 受益流向他人 C. 重复获益 D. 超标享受

2. 坚持“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制衡和对抗关系的观点,属于( D )。 A. 马克思主义 B. 社会民主主义 C. 法西斯主义 D. 新自由主义 3. 从利益的角度考虑,社会政策的价值判断必须( D )。 A. 以某一个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为重 B. 以政府利益为重 C. 以政党利益为重 D. 以公共利益为重 4. 人权包括每个人应当拥有和实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B )等。 A. 财产权

B. 发展权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保障 5. 新的人类发展视角强调以( D )为中心的发展观。

A. 政治 B. 经济 C. 生态 D. 人

6.对社会政策条文的操作化解释,就是将最初政策文本中原则上规定的各种( B )加以具体的界定,使之在政策行动中能够具体操作。

A. 歧异性语言 B. 标准和条件 C. 专业术语 D. 模糊性语言 7. 在多重目标的项目中把什么目标放到最优先的地位,取决于( B )。 A. 需要 B. 利益 C. 价值 D. 效率 8.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社会福利的模式仍然是( B )。

A. “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 B. “强政府、大社会”模式 C.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模式 D. “国家—企业”的模式

9.社会政策不具有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入—产出过程,是因为社会政策只涉及对财富(B )。 A. 创造 B. 分配和使用 C. 生产 D. 交易

10. 当前福利制度改革的最关键问题是福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能否以及如何引入( B )。 A. 政府参与 B. 市场机制 C. 志愿组织 D. 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社会政策的服务传递模式包括( ABC )。

A. 政府直接经营服务机构 B. 政府补贴供应方 C. 政府补贴需求方 D. 政府委托经营服务机构 E. 政府委托社会工作者

2. 所谓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超越了( BD )的两个极端,故而被称为“第三条道路”。 A. 保守主义 B. 社会民主主义 C. 资本主义 D. 新自由主义 E. 社会主义

3. 利益集团影响社会政策活动的最高程度是采取( BD )和长期性的( )行动,以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社会政策方向和整个社会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基本理念。

A. 全国性活动 B. 政治性的行动 C. 经济性的活动 D. 文化和意识形态 E. 暴力性的活动

4.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方式包括( ABCD )。

A. 政治参与 B. 意见参与 C. 社会行动参与 D. 资源投入 E. 抗议活动

5.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是在总结过去各种社会政策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又被称为( BCDE )。

A. 国家—企业模式 B. 准市场模式 C. 福利多元主义 D. 多元福利模式 E. 混合福利模式

6.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关联原则,只能运用于( ABE )。 A. 选题 B. 解释或者理解 C. 方法选择 D. 描述性分析 E. 成果应用

7. 一个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总量,总是通过( BD )机制来分配。 A. 社会机制 B. 市场机制 C. 政治机制 D. 社会政策的福利性机制 E. 生产机制

8. 在这种新的人类发展模式中,社会政策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其特征是(ABCD )。 A. 以人为中心 B. 综合性 C. 协调性 D. 可持续性 E. 生态性

9. 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社会政策行动是( BC )“积极的社会工程”。 A. 社会保护型 B.“治疗型” C.“预防型” D.“建设型” E. 社会救助型

10. 我国改革以来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与国际上社会福利制度向( AB )转变趋势相似。 A.“多元福利模式” B. 混合福利模式 C. 准市场模式 D. 国家福利模式 E. 国家—企业模式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不需要改错。)

1.决策者对政策条文规定的详细程度与执行者解释空间的大小一般是成正比的。( × ) 2. 福利导向型模式的基本理念是福利价值高于经济增长的价值。( √ )

3. 建构“小政府、大社会”的有限国家干预模式是当前福利国家改革的努力目标。( × ) 4.“价值中立”原则将从事实判断推论出价值判断视为非法。( √ ) 5.福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 × )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异同?

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对象只是企业内部人员和生产过程,而不是对其服务对象实施管理;社会政策行动管理不仅对社会政策主体的活动实施管理,而且还对社会政策的对象实施管理。

2. 不同的公平与效率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对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的不同认识通常会影响到社会政策的目标追求。对公平有三种理解:第一,公平即平等;第二,公平即公平本身;第三,公平即机会平等。前两种理解更多的是从结果或后果的角度,那么机会平等则更多的是从起点的角度。它意味着社会所提供的生存、发展及享受的机会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同样的。重视社会公平的人总体上会把公平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国家干预主义学派的凯恩斯等人就主张国家福利模式作为手段达到社会公平。

效率一般被学者们看作是个经济学概念——“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劳动效果的比率”。在社会政策层面,效率可以理解为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它是人的活动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对于那些追求效率的人来说,通过市场来配置和分配资源是最重要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等人就主张以效率为政策目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反对均贫富的社会公平的福利国家政策体系。

在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和协调,即追求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平等。要解决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在平等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之间达成某种妥协,即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而为了平等又要牺牲某些效率(“差异原则”)。“第三条道路”等政策设计注意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3. 社会政策对分配过程有何影响?

答: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是经济过程中更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环节,同时也是与社会政策具有更直接关系的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讲,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就是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这种再分配不仅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及政治影响,对经济运行也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政府实施再分配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初次分配中不符合社会价值目标的结局(如不符合公平的目标),或者说通过对初次分配结局的调整而兼顾到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和政府的政治目标。

政府的各项社会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再分配的意义。社会政策的再分配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税收 —社会开支”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各类群体的贡献额和受益额不一致,因此可以达到再分配的作用。

4. 什么是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模式对社会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

所谓“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首先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能力或财富总量;其次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

一般说来,劳动密集型经济比资源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更加敏感,因而对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制约更大。同时,与内向型经济(主要依托国内市场)相比,外向型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国际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依赖更多,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其社会福利水平会更多地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制约。

5. 分析社会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和方式。

意义:首先,对公民来说,参与体现公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公民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权利。通过参与行动而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对社会政策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上看,只有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社会政策符合的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也只有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真正成为一项公共行动。从经验事实上看: 社会政策比较发达的国家往往也是民众的集体主义精神比较强,对社会政策等公共事务与比较多的社会。并且,一个国家内部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参与较多的群体往往可以从社会政策行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其次,对政府来说,公民的广泛参与也是其社会政策能够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