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4:3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法律法规》 名词解释: 词解释题
1.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 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协调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决定着政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2.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体验到的幼儿园或班级人际关系的性质。它构成了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心理氛围,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3.园长负责制:是指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 局。
4.儿童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各种权利,在《童权利公约》中,发展权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
5.幼儿园教师:是对3-6岁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6.学习品质: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
7.广义的教育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两条腿走路”: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即国家教育部门办园与社会多方面力量办园(包括单位办园、集体与个体民众办园),国办与民办两条途径并行
9.同步建”:指的是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18.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 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19.儿童受保护权:即儿童在法律上享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其一切人身权利均应被维护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要特别关怀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儿童。 20.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幼儿园要不要承担责任,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是以幼儿园有没有过为前提。
21.横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由某一国家机关制定的同一层级的属于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
22.社区教育: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延伸,是社会、家庭、幼儿园实行一体化教育的载体,是幼儿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调节和整合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能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23.《儿童权利公约》:是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等国际公约主持制定的一项全球性的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力的国际性约定,是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共同法律。
24.广义的生存权:是指公民享有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的权利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指幼儿园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有的观念和理性认识,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
25.幼儿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它受身体的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 序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所制约。
26.狭义的教育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须域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是指全国人民代表会及具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P)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同一类型的法由不同部门立法,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表现出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由哪些层次的教育法律渊泳组成以及各层次之间的从属关系。 27.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各类教育的职能部门,是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决策的参谋者及贯彻执行的组织者。
28.狭义的生存权:仅指健康且带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
29.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30.幼儿语言的发展:是指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解释题
31.义务教育法:是调整实施义务教育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部门法 32.游戏:是以幼儿为主导的,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幼儿主动学习的,且能使幼儿更好地表现自我的基本活动。它是教师了解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并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之一
33.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是指处于如难民状态残疾和战争状态、刑事司法过程等非常规状态 中的儿童。
34.动态评价: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对幼儿在合作中受协助后的表现、潜在的发展或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形作出评价,它是个持续的过程,其特点是把评价与教学连接在一起 35.社会适应:即幼儿与社会环境建立起和谐关系的过程。
36.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37.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一种制裁
38.儿童的参与权:是指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其本质上是对儿童独立活动能力和独立价值的肯定,是儿童独立意志的表达 39.通识性知识:主要指的是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旨在促进幼儿身体、认知、 情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40.人为情境中的评价:是指那种脱离幼儿真实的生活与学习情境,人为地设计情境对幼儿进行的评价。它采用传统的智力测验的方法来评价幼儿的发展。 41.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对社会情境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中角色地位的认识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以及融入新的人际关系时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等。
42.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等全身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象仔细观察对象,再去想象、理解、加工审对象,然后用动作或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43.教师法:是调整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方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部门法。 44.教育投入:是支持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
45.无歧视原则:也称非歧视原则、平等原则,即要求《儿童权利公约》所列的所有权利应无例外地适用于全体儿童
46.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即幼儿园教师看待、认识、评价幼儿的观念和对待幼儿的行为。 47.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
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48.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包括妇幼保健院和妇幼保健所。
49.行政处分: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有轻微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或违反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制裁。
50.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即所有与儿童有关的行为都必须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51.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
52.真实情境中的评价:是指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学习经验与情境中对幼儿所进行的评价,即(评价发生在教室的真实情境中;评价基于对真实表现的解释,而不是对设计活动的解释;评价过二翻对幼儿进付指导
53.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的教育过程
54.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指科学地把儿童每何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如入园、进餐、睡眠、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离园等在时间和顺序上合 地固定下来,并形成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