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运动对心血管活动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2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验证运动对心血管活动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

1、观察人体运动后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实验验证运动对心血管活动及呼吸运动的影响

2、进一步认识肌肉运动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

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骨骼肌收缩时,耗氧量明显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并及时运走过多的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

(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心输出量对急性运动有着敏感反应,其目的在于迅速适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运动初期心输出量快速增加,之后缓慢递增并逐渐达到稳定,此时机体血流状态与肌肉活动的代谢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运动时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2) 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生理意义,即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还维持一定的动脉血压。

肌肉运动→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增加皮肤散热

(3)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运动时的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等有关。逐增强度的运动开始阶段,收缩压由安静状态迅速升高,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最高可达到200mmHg以上,尽管此时总外周阻力有所下降,但是舒张压维持稳定或轻度增加。

在运动方式方面,动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总阻力变化不大→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幅度较小,但由于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外周总阻力升高→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为明显。此外,与下肢大肌肉群的运动相比,机体在完成相同最大摄氧量强 度的上肢运动时,动脉血压变化明显增强;与直立运动相比,倒立运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增高

2、运动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由于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使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流,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由主要吸气肌(隔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来完成。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上提,肋骨下缘向外侧偏转,从而增大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呼气时,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而O2含量减少时,呼吸会加深加快,此时吸气肌舒缩活动加强,辅助吸气肌和呼气肌也参与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 所以本次实验可以通过呼吸深度,呼吸频率等来测量呼吸作用的强弱,从而探究运动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对象】

本组成员

实验对象基本信息表 姓名 A潘萱达 B黄嘉耀 C姚华庆 D吴紫欣 E吴彦燕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女 身高(cm) 163 169 174 170 158 体重(kg) 55 75 66 51 45

【实验器材和药品】

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听诊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

【实验步骤】

1、测量实验对象ABCDE平静时的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观察呼吸深度。

2、实验对象ABCDE围绕医学院跑一圈,立即测量其运动后的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观察呼吸深度。

3、运动后,每隔5min测量实验对象ABCDE的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观察呼吸深度,直至恢复平静状态。 4、整理实验仪器及实验台,汇总并分析数据。

【注意事项】

1.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带太窄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故测得血压值偏高。②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以致搏动音在达到袖带下缘之前已消失,故测出血压值偏低。③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充气后呈球状,以至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测得血压偏高。④袖带过紧使血管在未充气前已受压,故测出血压偏低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3.由于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所以测呼吸时不应让测试者者察觉,尽量避免测试者出现意识上控制。

4.使用张力换能器时,绑在实验对象的张力换能器不能过紧或者过松。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对象

状态 平静 运动后 5min 10min 15min 20min

观察项目 收缩压 舒张压脉搏压心率 呼吸频率 (mmHg) (mmHg) (mmHg) (次/分) (次/分) 98 60 38 78 18 128 50 70 151 34 102 50 52 128 23 105 52 53 116 20 96 53 43 108 21 96 58 38 81 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