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4:28: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2、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荧光效率(Ψ?)=发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分子总数。荧光效率越高,
辐射跃迁概率越大,物质发射的荧光也就越强,则Ψ?=K?/( K?+∑Ki),一般来说,K?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而∑Ki则主要取决于化学环境,同时也与化学结构有关,其影响因素有:
①分子结构:发荧光的物质分子中必须含有共轭双键这样的强吸收基
团,且共轭体系越大,л电子的离域性越强,越易被激发而产生荧光。随着共轭芳环增大,荧光效率提高,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a其次,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有些有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荧光大大增强;b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2、-NR2和-OR等可使共轭体系增大,导致荧光增强;吸电子基如-COOH、-NO和-NO2等使荧光减弱,c 随着卤素取代基中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物质的荧光减弱,而磷光增强。 ③环境 a 溶剂的极性增强,对激发态会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结果使物质的荧光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增大;b 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概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c 大多数含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溶液PH的影响很大;d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减小非辐射跃迁的概率,提高荧光效率;e 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使激发态单重态分子向三重态的体系间窜跃速率加大,会使荧光效率减低。
3、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异同,并说明为什么荧光法的检出能力优于吸光光度法
答: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而荧光分析法是由于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能级的分子以辐射跃迁的形成返回基态各振动能级时产生的荧光的分析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研究的是吸收光谱,且电子跃迁为激发态的振动能级到基态的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仪器:荧光分析仪器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差别有:a 荧光分析仪器采用垂直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以消除透射光的影响;b 荧光分析器有两个单色器,分别用于获得单色器较好的激发光和用于分出某一波长的荧光,消除其它杂散光干扰。
因为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高,其检出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选择性也比分光光度法好,这是由于:a 荧光分析仪器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与分光光度在一直线上测量相比,消除了透射光的影响,测量更为准确,灵敏度高;b 吸光光度法只采用一个单色器,而荧光分析仪器有两个单色器,
分别用于获得单色性较好的激发光和分出某一波长的荧光,消除其它杂散光的干扰,其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也更高;c 荧光测量中的激发光源比吸收光度法的光源有更大的发射强度,光源更稳定,因此其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也就更高,综上所述,荧光法的检出限优于吸光光度法。
4、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解:原理:荧光是由于分子处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跃迁的形成返回基态各振动能级而产生的,而磷光是由处于激发三重态的分子跃迁返回基态时所产生的辐射,它与荧光的区别是前者处于激发三重态,而后者处于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而化学发光的发光物质所需的激发能既不是光,也不是热和电,而是由化学反应过程所提供的化学能,在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的分子接受反应能被激发后,形成激发态,当他们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以辐射的形成将能量释放出来,它与荧光、磷光的区别在于激发能不是光和热,而是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仪器:常用的荧光分析仪器由光源、单色器(两个)、液槽、检测器和信号、显示记录器五部分组成。采用垂直的方向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且分析仪器有两个单色器,一个置于液槽前,用于获得单色性较好的激发光;另一个置于液槽和检测器之间,用于分出某一波长的荧光,消除其他杂散光干扰,而磷光分析仪器也与荧光分析仪器相似,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装置组成,但也有某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应放于低温下,还有消除荧光干扰的磷光镜。
化学发光分析仪器与前面两种相比,没有激发光源,样品室也与前两种仪器不同,有分立取样式仪器和流动注射式仪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