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7:58: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习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2.读不同的课题,感受拟题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1.结合本册所学课文来交流、归纳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2.学会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流一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了,比如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等,这些其实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课本上的文字,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可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阅读中勾画的重点语句。如“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这些句子就提到了三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句子小结、概括出方法。

小结:课本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段意合并法;②标题扩充法;③句子摘录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学习三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

(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段意串联起来。(先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教师提示: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一般从几个方面写,层次比较清晰的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这类文章一般以写景、状物的居多。

标题扩充法

(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把标题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课文题目为中心,顺次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开国大典》《伯牙鼓琴》的主要内容,小组

内交流,再汇报。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比较合适。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最后周瑜的态度如何?

句子摘录法

(1)学生交流一篇文章中哪些句子可能体现了主要内容。 (2)指名说一说。

(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都可以称作文章的关键句。) (3)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夏天里的成长》《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4.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注意的事项。

(1)结合前面的讨论,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他们概括的内容,提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选出三种有代表性的发言:太过啰唆的;太过简略的;比较合适的。通过对比,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既不能过于啰唆,也不能太过简略。

(2)教师小结。

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同学们要注意,课文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阅读写事、写人、写景、介绍说明类文章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就不可能一样。(板书:方法多样,灵活运用。)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我们就是要在练习中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不断的发现与总结中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1)

1.故事导入,突出标题的重要性。

过渡: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大家读一读,说说为什么改后的题目比原来的题目好呢?

(课件出示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