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填空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3:0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使用时用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稳态、等活性、聚合度足够大且链转移无影响。如果Rp对[l]的反应级数为0.8,说明兼有单基双基终止,Rp对[M]的反应级数为1.5,说明单体浓度对链引发速率有影响。 2.自由基聚合常用的引发剂可分为偶氮类、有机过氧类、无机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四类,其中氧化-还原体系可以低温引发。

3.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竞聚率的倒数判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 R12 判定。

4.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属 交替 共聚;苯乙烯与丁二烯进行 无规 共聚得丁苯橡胶SBR。 接枝 共聚得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嵌段 共聚得热塑性弹性体SBS。 5.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有 本体 、 溶液 、 乳液 和 悬浮 。

6.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分步加料制备MMA-St嵌段共聚物,其加料次序为先加 苯乙烯 ,后加 MMA 。

7.氢卤酸 不能(能或不能)用作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原因是 卤离子亲核能力强,易与质子或阳离子共价 。

8.阴离子活性聚合可用于制备遥爪聚合物,在活性聚合体系中加入CO2,则聚合物端基为 羧基 ,加入环氧乙烷,则聚合物端基为 羟基 。 9.开环聚合的推动力为 单体的环张力 。

10.典型的Ziegler引发剂为 TiCI4-AIEt3 ,典型的Natta引发剂为 TiCI3-AIEt2 。 11.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有 胺类 和 酸酐 两大类,环氧值的定义为 100g树脂中环氧基团的量(mol) 。

12.用Carothers方法计算的凝胶点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实测值,Flory方法计算的凝胶点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实测值。

13.顺丁橡胶采用 硫化 交联,二元乙丙橡胶采用 过氧化物自由基 交联。 14.聚合度变大的反应通常有 接枝 、 交联 、 扩链 、 嵌段 。

16.判断引发剂活性的大小可用 活化能 、 残留分率 、 引发速率 、 半衰期 为标准。通常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达不到100%. 其主要原因是 诱导分解 和 笼蔽效应 。

18.某对单体相聚,r1=0.75,r2=0.20。其共聚曲线与对角线的交点称为 横比点 ,该点的共聚物组成为F1= 0.76 。若起始f1=0.80,反应到t时刻,单体组成为f1,共聚物瞬间组成为F1,则f1 大于 f1θ(大于或小于),F1 大于 F1θ(大于或小于);若f1-0.72则f1 小于 f1θ,F1 小于 F1θ.

21.以nBuLi为引发剂,制备丙烯酸酯(PKd=24)-苯乙烯(PKd=40)嵌段共聚物,其加料顺序为先聚合 苯乙烯 ,然后 丙烯酸酯 ,再引发聚合 丙烯酸酯-苯乙烯 。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2.自由基聚合中除引发剂外其他的引发方式有 光引发 、 热引发 、辐射引发。 23.自由基聚合中提高反应温度则聚合速率 提高 (提高或降低),聚合度降低(提高或降低)。

24.烯类单体聚合热估算值偏离实验数值,其主要原因有 位阻效应 、 共轭能和共轭效应 、 强电负性取代基的影响 、 氢键和溶剂化效应 。 25.歧化终止是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2 。

26.有Q-e概念判断其共聚行为时,Q值代表 共轭效应 ,e值代表 极性 ;若两单体Q、e值均接近,则趋向于 理想 共聚;若Q值相差大,则 难共聚 ;若e值相差大,则 交替共聚 。Q-e方程的主要不足是 未考虑位阻效应 。 27.悬浮聚合物的分散剂有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和 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两类。乳液聚合可以同时提高 聚合速率 和 聚合度 ,方法是 增加胶粒数

28.lewis酸通常作为 阳离子 型聚合的引发剂。

29.阴离子活性聚合可用于制备遥爪聚合物,在活性聚合体系中加入 CO2 可制备端羧基聚合物,加入 环氧烷 可制备端羟基聚合物。

30.如TiCl4与AlR3(或AlR2CI)组合属于典型的 Ziegler 引发剂;如TiCl3与AlR3(或AlR2CI)组合属于典型的 Natta 引发剂。

31.不饱和聚酯采用 交联 固化,其反应机理为 主链中的双键与苯乙烯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 。

32.逐步聚合的主要实施方法有 溶液聚合 、 熔融聚合 、 界面缩聚 和固相缩聚;其中界面缩聚 要求单体具备较大活性。

33热降解的定义为 聚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变为小分子的反应 ,有 解聚 、 基团脱除 和 无规断链 几种形式。

34.影响聚合物反应的化学因素有 几率效应 和 邻近基团效应 。 36.偶合终止时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1.5 。

37.按大分子的微观结构共聚物可分为 接枝 、 嵌段 、 无规 、 交替 四种类型。

38.在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离子旁存在着 反离子 ,它们之间可以是 自由离子对 、 疏松离子对 、 极化共价键 和 紧密离子对 四种形式结合,并处于平衡中,这种平衡移动主要受 溶剂 、 温度 影响。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39.可以同时提高聚合度和聚合速率的聚合方法是 乳液聚合 。

40.采用Ziegler-Natta引发剂可以得到 高 密度聚乙烯,采用自由基聚合可以得到 低 密度聚乙烯。

41.不饱和聚酯采用 交联 固化,其反应机理为 主链中的双链与苯乙烯发生自由基共聚 。

46.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有: 胶束成核 , 水相成核 , 液滴成核 。

47.自由基聚合属 连锁聚合 机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转化率 增大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增加 ,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 上升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下降 ;当温度升高到 分解温度 ,体系发生解聚。缩聚反应属 逐步聚合 机理,在反应初期,转化率 很大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程度 逐步增加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上升 。

48.已知M1和M2的Q1=1.00,e1=-0.80,Q2=0.60,e2=-0.22,比较两单体的活性是 M1 大于 M2 。比较两单体分别均聚, M2 的kp大于 M1 的kp。 49.竞聚率r1的意义是 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1/r1可用来表示 单体的相对活性 。

50.满足理想共聚的条件是 r1=r2=1,即两自由基的自增长和交叉增长的概率完全相同 。

51.高压聚乙烯分子结构中较多支链,是由于 自由基向大分子链转移 反应的结果。

52.Ziegler-Natta引发剂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即由 IVB~VII族过渡金 和 IA~III族有机金属化合物 构成的;例如丙烯配位聚合的引发剂是由α-TiCI3 和 AIEt3 构成的;乙烯配位聚合的引发剂是由 TiCI4和 AIEt3构成的。

53.以TiCI3-AI(C2H5)3为催化剂进行丙烯的聚合,按单金属模型得到 等规聚丙烯 ,按双金属模型得到 间规聚丙烯 。

53.线形缩聚的核心问题是 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体形缩聚的关键问题是 凝胶点的控制

54.在缩聚反应中,用 反应程度 来表示聚合反应进行的深度。 55.凝胶点是指 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Pc

56.合成聚酰胺的缩聚反应平衡常数比合成聚酯的缩聚反应平衡常数大,在合成相同聚合度的聚合物时,体系中允许水分含量前者比后者 大 。

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