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资料处理 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3:17: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填空和选择题

1.地震数据处理的预处理包括数据解编、道编辑、切除、增益恢复处理以及抽道集。

2.共反射点道集就是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中把 地下同一反射点的各记录道从各炮集中抽出来,按炮检距重新排列的地震记录道。

3.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 高分辨率、 高信噪比和高保真度。

4.动校正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炮检距不同引起的时差,初次静校正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地表因素(低速带、地形起伏、表层不均匀性等)引起的时差。

动校正中,速度过小了,则动校正后反射波同相轴向时间(t)与t方向相反 。

水平叠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干扰。

5.野外一次静校正主要包括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6.数字滤波器的两种特性为离散性和有限性,数字滤波的特殊现象主要包含 吉普吉斯现象 和 伪门现象 。

数字滤波器中的伪门现象是由于对信号离散 而引起。

?1w1?|w|?w2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是:H(w)??

0其余?7.波动方程偏移主要由 波场延拓 和 成像 两部分组成。 射线偏移是建立在 几何地震学基础上的偏移方法。

8.滤波的目的是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反滤波的关键是如何求得最合适的反滤波因子。

9.地震勘探中,主测线最好是 垂直

于构造走向布置。

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一致,但与断面倾向相同,称 正向 断层。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等深度图和等t0_图或等时间图。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偏移现象”?

答:地层倾斜时,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同相轴,与相应的反射地质体在形态上和位置上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现象叫偏移。

?R2?相对于真实R1时间剖面上的同相轴界面

界面R1R2向界面下倾方向偏移,倾角偏小,长度加大。背斜界面会出现空白带,而向斜界面则出现交叉重叠。且在断点、尖灭点会出现绕射波。偏移现象随着反射界面的埋深和陡度增加而越严重,偏移现象会降低地震剖面的横向分辨率。

2. 简述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主要识别标志?

答: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主要识别标志:

1.反射标准波发生错断,波组、波系错断。

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或减,波组间隔突变。上升盘地层变薄,下降盘地层加厚(大断层)。

3.同相轴形状和产状突变;下盘同相轴零乱,甚至出现空白带。

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小断层的标志)。 5.断面波,绕射波,异常波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

3.简述一维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过程,用示意图表示。

答: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得到的声波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将同一深度上的速度值与密度值相乘,得声阻抗曲线(Z??V)。就可求反射系数R??2V2??1V1,然后,将反射系数与子波褶积得一维合成地震记录。

?2V2??1V1

4.简述低通滤波器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用示意图解释。 答:理想低通滤波器一般在高频干扰或高频微震信号较严重的地区使用。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率特性(如图)设计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其数学模型为:

??1H(f)????0f?f1f?f1对上式进行付氏变换可得对应的滤波因子h(t),它是t的偶函数,其图形(见图):

?h(t)????i2πftH(f)edf?1sin2πf1tπ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