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3:1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 要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一、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异同 《水浒传》以人物传记式的连绵起伏的布局,造就了一部英雄传奇故事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以历史人物、地点等,让历史以书籍的形式再次演义。此书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 两书的题材上的异同对比用以下四项加以论证: 1.历史演义是以历史事件的演变,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而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在一篇文章里曾见过这样的评价“历史演义是‘演一代史事而近于断代史者’,‘通演古今事与通史同者’;英雄传奇是‘以一人一家事为主而近于外传、别传及家人传者’”。还有“历史演义是编年体,英雄传奇是纪传体;前者多称‘演义’、‘志’,如《三国演义》,后者多称“传”,如《水浒传》”。 2.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摘取题材、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上依据史实最多也只能“七实三虚”。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虚多实少,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例如《三国演义》大体符合历史的原貌,而《水浒传》除了宋江、杨业在历史上还有点影子外,其他的人物和事件大都子虚乌有。 3.历史演义是从“说话”中的“讲史”发展而来的,英雄传奇的源头却是“说话”中的“小说”。(此论据摘自“四大名著论文集锦”) 4.历史演义的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反映军事斗争多,反映人民日常生活少;书面语言多,生活语言少。而英雄传奇主要吸收民间故事,着重写英雄人物小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变化,语言生活气息浓。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的异同对比 2.1 两书中的“忠”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都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描写了“忠”字。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庞令明抬棺战关公”、“姜维一计害三贤”等。再如《水浒传》里的“宋公明全伙受招安”、“宋公明神聚蓼儿洼”等。这都把一个“忠”字描写得淋漓尽致。他们所表达的“忠君、忠国、忠兄弟”思想在当时受到很高评价,这正是它们深深吸引读者的地方吧! 2.2 两书中的“义”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主要就是演义,所讲的是‘义气’、‘忠义’。”借用易中天的一句话。的确,在《三国演义》中就单单刘关张之“义”就大加渲染,从书的第一回开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义兄弟;到关羽守小沛时被曹操攻破擒获,不为利诱所动,不惜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而得醉于曹操,奔赴古城再聚义;到最后刘备因憎恨孙权袭杀关羽而兴兵伐吴,所表达出来的“义”是可歌可泣的。 《三国演义》里除了刘关张结义外,还有另一对义兄弟也是义重如山的,这就是孙策和周瑜。孙策因父亲孙坚被杀而投靠袁术,最终凭借来的三千军马而驰骋与江东之地,靠的就是周瑜这位兄弟军师。孙策临终托孤周瑜,瑜就为“义”字,辅助孙权打稳江东基石建立吴国,把“义”字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周瑜的赤壁大捷,就不用说以后孙权的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