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6:4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 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 公元前11实际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
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
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1)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1
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2)“三公”: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师,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3)“三少”:少师、少保、少傅。
(4)所谓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5)“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
除三母之外,当时的宫廷内还设有乳母,当时对乳母的选择也非常慎重,均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三、胎教的实施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2、据史料记载,中国实施胎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期,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3、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 4、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由于奴隶社会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者受教育的权利,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三节 封建社会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式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学记》。
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教育家董仲舒的主张而设立的。 (2)齐家治国的 基础 (3)光耀门楣 2、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
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德教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孝悌:
培养孝悌观念,是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
如果说孝是用来维系纵的家庭关系,占主导地位,那么悌则是用以强化横的家庭关系,居辅助地位。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
家庭教育中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 崇俭:
崇尚俭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幼儿树立崇俭的观念,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家庭中经常教导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奢侈则是最大的罪恶。 为了培养儿童的简朴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饮食与衣着,古人主张不能过于讲究。 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无欺。 为善:
善,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合乎道义、合乎礼仪的事。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中非常注意使幼儿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经常教育幼儿除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外,在外凡是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皆应为之。 (2)生活常规教育
2
封建社会的家庭对学前儿童实施生活常规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礼仪常规的训练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礼仪常规的训练
在封建社会,幼儿的俄礼仪常规训练又称为幼仪教育。幼仪教育,首先是合乎礼仪的姿态训练。其次,对幼儿进行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是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礼貌知识教育。 此外,进行初步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规训练,也是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成卫生习惯
养成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家庭生活常规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穿戴要整洁外,饮食卫生也必须讲究。 幼儿不仅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还要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洒扫”小事。 (3)文化知识教育
封建社会家庭对幼儿实施的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及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秦时李斯著有《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三、百、千”。 诗赋最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 (4)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
在许多家庭中注意到教养结合的问题,强调注重对婴幼儿的身体保健工作。 游戏是学前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古代家庭中加强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1、封建社会的胎教向前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中医学理论的介入,使得人们对胎教的认识和实施更加科学。 2、《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中医学著作。
3、“外象内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前人胎教理论与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意思是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4、胎教方面:
(1)重视孕妇精神状态的调节一向是古代胎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孕妇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注意控制情绪的波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孕妇心绪和顺,胎儿才能健康成长。
(2)在要求孕妇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绪和顺的同时,唐宋以后的医学家们还十分重视孕妇饮食的调摄。要求孕妇饮食应“饥饱适中”,同时在生活起居的其他方面也必须注意节制。 三、慈幼机构的建立
1、中国古代建立专门的俄慈幼机构起步较晚,它开始于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
2、当时宋朝的慈幼机构主要由官方设办,其中又可分为由朝廷诏令设置的和由地方官吏自行设立的两种。 3、宋代的慈幼机构是慈善恤孤性质。
4、慈幼机构大规模的建立是在清代。清朝的慈幼机构主要是育婴堂。 四、封建社会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社会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重教轻养; 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练习:
一、单选题: (每题2分)
1.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 三少B 三公C 三母D 三太
2.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写的()。 A 蒙求B 三字经C 急救篇D 千字文
3.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写的()。 A 百家姓B 千字文C 幼学琼林D 三字经
4. 在古代宫廷,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的制度是()。 A 三公B 三母C 三少D 三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