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好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2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做一个好编剧

一节精彩的课,就像一幕精彩的剧,起承转合,引人入胜。在这40分钟的舞台上,教师就是导演,带着一帮群众小演员本色演出。在这40分钟的舞台外,教师就是编剧,写剧本改剧本,设计出一幕幕独具匠心的情景剧。自然咯,教师的剧本就是教案,有道是剧似看山不喜平,教案亦然。那么如何做个好编剧,以下就是一些经验总结。

先说写教案,江湖中传有三种方式。一是稳扎稳打,超周备课。二是临阵磨枪,临时备课。三是至尊红颜,无招胜有招,我他妈不备课!

我们先看最后一种,你他妈不备课。自认为不备课就能教好的,趁早买火车票回家吧。原因何在?不备课,做得好也是照本宣科,无设计,无重点,无规划,无厘头。课堂形散神涣,教学质量低,差评。至于做得不好,则更是应付教学混日子,上纲上线,难辞其咎,仆街。

接着看临时备课。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快也光,徒有其表。比如上午要上课,昨晚写教案。或者下午要上课,上午写教案。如果备课时间充裕,确也能设计出一堂中规中矩的课时教案。但要知我们编的可不是独幕剧,而是日播档半年制大型连续剧。临时备课,难以做到瞻前顾后,有失剧情连贯性,差评。至于备课仓促,思虑不周,则更是临时备课的通病。这种准备不充分必然影响授课效果,降低教学质量,仆街。

最后来看超周备课。超周备课是联盟教学要求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也是绩效考评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超周备课,兼具有效性与可行性,实是上山下乡,支教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有效性,超周备课是把一周教学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对教学任务能有更宏观的把握,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更清晰的划分,使前后为一整体,连贯紧密。而且超周备课一般周末进行,一周终了,对本周的教学心中自有一番总结,对下周的教学计划有参考,更有助于教案设计。可行性,刚说到超周备课周末进行,周末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研究课本、教参、练习册,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慢慢思考,细细梳理,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在下一周教学的整体框架设计出来后,每天只需要根据当日教学状况微调计划,能为日常教学及生活留出更多时间,也有利于小伙伴们更好地享受支教生活,真真是极好的呀。

那么我们“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支教老师们该如何写教案呢?

之前提到超周备课,是要把一周教学视为整体,而这一周的教学内容又必从属于学期内容。也就是说,所背内容应有机地融入到整学期的教学规划中。要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介绍无所不能的两斤糕前辈提供的方法。在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开始教学之前,会得到三样重要资料,其一便是教师参考用书。参考用书的使用说明里会给出课时安排的参考意见。以六年级上册数学为例,见下: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以上课时参考针对的是城镇小学,并不完全适用山区儿童接受能力。比如第五章百分数第3部分“百分数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用了近两周时间,每天则有三节数学课。但以上课时参考仍具有极大价值,既从中可得出每知识点所用课时数在全课时中所占比例多少。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能得到每课时约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见下:

一、位置(3.3%) 二、分数乘法(20%) 1.分数乘法(8.3%) 2.解决问题(6.7%) 3.倒数的认识(1.7%) 整理和复习(3.3%) 三、分数除法(21.7%) 1.分数除法(8.3%) 2.解决问题(5%) 3.比和比的应用(5%) 整理和复习(3.3%) 四、圆(13.3%) 1.圆的认识(5%) 2.圆的周长(3.3%) 3.圆的面积(3.3%) 整理和复习(1.7%) 确定起跑线(1.7%) 五、百分数(25%)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3.3%)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3%)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5%) 整理和复习(3.3%) 六、统计(3.3%) 合理存款(1.7%) 七、数学广角(3.3%) 八、总复习(6.7%)

若以一学期四个月计,根据算出来的百分比,便能大概规划出每个知识点所需授课时间,从而为每周备课提供参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超周备课,以及如何分析超周备课的内容,接下来就要谈到每天的教学备课如何操作,既编写课时教案。

翻开我们所用的索玛花钦定课时教案,进度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型栏一般填新授或复习,时间栏、课题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结果,根据新课标要求,现所提倡的称为“三维教学目标”。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都应涉及这三个维度。以圆的面积为例,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成“学生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会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能通过合作动手,将圆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学生能通过推导圆面积的公式,形成合作互助,自主探索的好品质。”在实际的教案撰写过程中,每课时课时教案都按三维教学目标撰写实属不易,为求实效,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可放在第一个维度,既“知识与技能”。为适应山区民族儿童接受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计要做到尽可能的细分。仍以圆的面积为例,改良后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学生能看懂圆向近似长方形转换的过程;学生能理解圆周长的一半是近似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是近似长方形的宽;学生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会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对比两种教学目标设计,后者侧重明显,对知识点的切分细致详细,更适宜支教对象。

接下来是重难点关键。教学目标是这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结果,那么重难点关键就是在通往结果的过程中,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关键。比如语文某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认甲乙丙三个生字,学生会写甲一个生字”,那重难点关键就是“学生练习认读甲乙丙三个生字,学生练习书写甲一个生字”。再如圆面积的重难点关键,根据教学目标,既是“学生理解圆向近似长方形转换的过程;学生寻找圆与近似长方形相同部分的联系;学生练习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练习背诵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重难点关键同教学目标一样,对象是学生,撰写时需要时刻记住是“学生怎么样,学生怎么样”。若写成“圆向近似长方形转换;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只能算作知识点的重难点关键,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关键。

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关键明晰,我们就要开始设计教学过程了。教学过程是备课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堂这幕剧的骨骼框架。设计一堂好课,需要发挥小伙伴们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这部分中,尽可能地去发挥个性和创意,做到“人物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奇而不怪”。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并无成法,但有一些基础的结构仍极具参考价值。

课堂4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在前半节课,所以新授内容尽量安排在前20分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