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8:3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句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从上可见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

但是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醒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

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呆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对美的反映也迟钝了,那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创造美的环境

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

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二、使用美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