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8: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项羽之死》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梳理知识点、积累重点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细读深究的习惯。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解读项羽艺术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2.鉴赏项羽之悲情人生。 3.探究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4.延伸练习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PPT 2课时

导学要点 1、 介绍文体。

2、 作者介绍。 3、 理清结构。 导学流程 情景导入

一、 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一)、情景音乐导入 学生听歌曲(歌词见课件)屠洪刚《霸王别姬》 (二)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二、知人论世:

(一)司马迁与《史记》(见课件)

(二)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战争并没有真正停止,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最后将项羽围于垓下。

三、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五、学习第一段 1.第一段写什么? 【明确】垓下被围 2.主要情节是什么?

【明确】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3.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 【明确】惊——起——饮——歌——泣 4.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多愁善感,儿女情长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末到伤心处!一代英豪,西楚霸王,此刻豪啕大哭,泪人一般,除了表明他大丈夫亦情绵绵外,也说明他们到了人生最低谷时,陷入了绝境! 5.“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对项羽形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样写为了表现和衬托: 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抽查部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二、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写什么?

【明确】垓下突围 2.突围结果怎样? 被困东城 决意快战

3.从第2段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自负 勇武 4.哪写到他的自负了?

【明确】如此惨败,不是己错。天要亡我,事实可佐。战无不胜,那就是我。

5.哪写到他的勇武了?【明确】身陷东城重围中,到处尽是汉家兵。二十八骑毫不惧,三胜劲敌多轻松!此人若非勇武者,早就钻进耗子洞。 难点置疑:

田父为何故意给其指错路? A.田父是刘邦的人 B.田父被吓蒙了,说错方位 C.项羽不被人民拥戴 D.纯属偶然,并无深意 E.天欲亡项,非人力可为

C,本文虽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敬意,但作者也委婉地表示了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三段写什么? 【明确】东城快战

2.写了几次行动?怎样写的,欲表现什么? 第一次:【明确】项羽 ————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 皆披靡

①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 羽 ——嗔目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作者是怎样写人的?表现了项羽的什么? 【明确】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 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③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目的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3.快战是不是为了胜利能不能改成“决战”?

【明确】无关胜利,不为结果。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快战”,痛快地为保住一世英名而战。如果改成“决战”,就是鱼死网破的味道,那种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4.如何理解“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其实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申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三、合作探究

◎项羽的死是天命还是人为?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成功吗?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

项羽召黥(qí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