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22:51: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芜湖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先秦某思想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不能独爱其家,而是应该拥有广泛的爱,有博爱,这符合墨家的“兼爱”思想,建立博爱互利社会,故C项正确。独爱其家不代表私有制,无法推断出反对财产私有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建立博爱互利社会,而不是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能只以自己家庭为主,没有强调家庭核心的内容,故D项错误。

2.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知言谏制度渐趋

于消亡,主要是因为专制制度不断加强,言谏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与强化轨迹相反,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言谏制度消亡的史实,故错误。言谏制度随着皇权加强,而渐趋于消亡,不是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故C项错误。言谏属于谏议制度,与监察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言谏制度为切入点,主要理解材料信息“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结合言谏制度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3. 宋《梦粱录》记载:“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 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 B. 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C. 坊市的管理彻底取消 D.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市中饮食娱乐设施的发达,体现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没有涉及奢靡风气的信息,故A项错误。宋朝时坊市界限分离,但不等于坊市的管理彻底取消,故C项错误。在春秋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故D项错误。

4.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表可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省区 直隶 陕西(关中)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嘉靖至万历 132 143 459 131 顺治至雍正 527 238 545 205 乾隆至道光 537 264 976 511 C. 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增,集市一般存在于农村地区,这说明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增,没有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B项错误。仅仅凭材料数据也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变化,抓住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增的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村集市发展与农民的关系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同时,注意排除无关的信息即可。

5.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湖北 江苏 浙江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中信息“民主共和制”“中央集权制”“代议制”说明辛亥革命后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D正确;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 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则认为其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整体模式 民主共和制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议会为权利核心的代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