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4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郑莹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2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开放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在提高形象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三,在鼓励、允许个性化发展中培养创新能力;第四,在创作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是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开放教学个性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开放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开放的教学设计体要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信息技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教材变通化

开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体现在使用教材的变通化。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因为信息技术更新快,其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尊重教材,但绝不照本宣科,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使用的是Word,但“文字处理”的另一种软件WPS也很专业。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对WPS却一无所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文字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相近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又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内容趣味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实际教学中,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使学生体验到上信息技术课的快乐。

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具体可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Word中的文章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优美词句;Excel中的数据分析可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尽量淡出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淡入其他学科形象。

教学内容的趣味化,还可表现在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方面,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珍重生命”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信息技术课程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在提高形象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

画图是Windows自带的一个程序。如果教师在思维发展的角度教授画图程序,既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图形和线条,练习用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图。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关键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讲解“复制图形”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4个大小一样的窗格;可以画3个完全一样大小的交通信号灯;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复制的用途:能节省时间;能轻轻松画出相同的图形;能避免失误、精确度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窗格、信号灯、花朵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有的同学甚至提出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在允许、鼓励个性化发展中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出题。教师的视野是有限的,视角也许就是成人化的,而学生的视角会更独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出希望用计算机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只要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好方法。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又加入了电脑兴趣小组,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很快,在完成练习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也较多,有些想法和做法可能会超出教师现在的教学范围。此时,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网开一面”,允许他们个性化发展。如在指导学生做网页过程中,老师用Word2000做网页,而有的学生喜欢用FrontPage2000来做,而且做得很“专业”,教师就无需干涉,相反还要表示欣赏。 四、在创作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丰富学生的表象和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能增加课堂情趣和活力。学生从操作中感知,从操作中思考,从操作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适当阶段,我给学生布置粗线条式的任务,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由空间。例如,在初步学习了Windows画图程序后,让每个学生用电脑作一张贺卡;在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后,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份不小于B4幅面的题材不限的的小报;学习了Excel电子表格制作后,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本班考试成绩表;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基础知识后,让每个学生选择一节课文,制作一份辅助教学的简单课件。围绕任务,学生先构思,再准备素材,然后在计算机上实现创作。在创作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得以激发,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更新快、工具性突出、应用性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是创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