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4:00: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5.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房屋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晕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6.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7.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8.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

A.创造想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四、判断

1.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 ) 2.儿童的思维产生在学龄期,6—7岁左右。( )

3.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幼儿还不能掌握概念。( ) 4.从特殊事物退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

5.婴儿借助于一个工具把他想要的东西能拿到手里时就表示思维发生了。( ) 6.幼儿还完全不能分类。( )

7.3岁前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长大后直觉行动思维就会消失。( ) 8.形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抽象思维,因此应该限制形象思维的发展。( ) 9.儿童在幼儿期主要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 10.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 ) 五、简答

1.简述思维的特点。

2.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幼儿根据什么获得概念?

4.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幼儿掌握社会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幼儿的计数受到哪些原则的支配?

第三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面部表情 2.体势表情 3.言语表情

二、填空

1.人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体验叫作 和 。

2.愉快、欣喜属于 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属于 情感。 3.情绪是 的具体形式和 , 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4.情绪是 的外部表现,情感是 本质内容。 5.人的表情主要有 、 和 。

6.新生儿借助面部表情及动作能 、 、 与成人的交流。 7.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 作为交际的工具。 8.情绪特征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选择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 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 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 B.需要 C.认识 D.个性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 2.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3.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 )

5.从个体发生的过程来看,先有情感,后有情绪。( ) 6.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暂时性。( ) 7.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情绪和情感。( ) 8.儿童早期的情感创伤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五、简答

你是怎么认识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

第二节 早期情绪的发生

一、名词解释 1.陌生人焦虑 2.分离焦虑

二、填空

1.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饿、冷、痛、 和 。

2.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 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 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3.新生儿的皮肤受到 时,嘴角有类似微笑的反射。

4.婴儿出现真正的微笑是在第 周,出现社会性微笑是在 个月。 5.引起婴儿最初恐惧的两大因素,一是 ,二是 。 6.从 个月左右起,婴儿出现了与 相联系的恐惧, 7.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 ,对 刺激物产生恐惧反应。

8.儿童的焦虑主要与环境中的 有关,集中表现在 和 。 9.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从 个月开始表现,到 个月时最为严重, 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

10.大部分孩子从 个月起明显表现出分离焦虑。

11.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 、 和 三个阶段。 12.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的 下降。

三、选择

1.原始情绪包括( )。

A.怕、喜、哀 B.喜、怒、爱 C.怕、怒、爱 D.怒、怕、笑 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 )价值。 A.报到 B.生理 C.心理 D.社会

3.怕生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第( )个月开始出现。 A.3 B.6 C.8 D.10

4.分离焦虑的第二阶段是( )。

A.对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哭泣阶段 D.出走阶段

四、判断

1.新生儿的怕是因为看不到母亲引起的。( ) 2.限制新生儿的活动会引起新生儿发怒。

3.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出现对亲近的人的选择性微笑了。 4.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5.分离焦虑对儿童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6.长时期的分离焦虑能锻炼婴儿的独立能力。

五、简答

1.婴儿的哭有哪几种类型?

2.幼儿的分离焦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三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情绪动因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适应性调控 6.功能性调控 7.特征性调控 8.情绪掩蔽

二、填空

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 化、 化、 化。 2.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是 面部表情的能力和 表情的能力。 3.在3岁以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主要是 。 4.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对教师微笑、对小朋友笑,其中后两类微笑属于 性微笑。

5.在幼儿园 班幼儿中,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动因作用越来越大。 6.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 而引起。 7.幼儿幽默感的萌芽表现为幼儿会 。

8.中班幼儿爱告状,是由 激发出来的一种行为。

9.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主要表现为 的发生和发展,如 、 和美感的发生。

10.适应性调控就是按 的方式来表达或暂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11.功能性调控是为了服从 ,以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12.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逐渐减少, 逐渐提高,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3.幼儿已经·具备了三种情绪调控策略,它们是 策略、 策略和 策略。

14.幼儿情绪掩蔽受 和 两个因素的影响。

15.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 、 和 。

16.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教师可用 、 和 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三、选择

1.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2.幼儿在玩智力游戏时,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这表现了幼儿( )。 A.情绪的冲动性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3.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4.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5.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 )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是非感 6.“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与( )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感觉

四、判断

1.学前儿童是无忧无虑的。( ) 2.儿童告状是其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 3.拆卸玩具的行为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 4.幼儿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

5.儿童的哭与笑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出生时就有的。( ) 6.恐惧属于消极情绪,它只会给婴幼儿带来消极作用。( ) 7.儿童运用表情的能力高于理解表情的能力。( ) 8.婴儿刚出生就能哭,说明人生来是痛苦的。( )

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述 9.名词解释 18.社会化 19.内化 20.自我 21.角色系统 22.能力结构

四、填空

B.心理学的社会化着重研究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C.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对各种 反映的结果。

D.社会化研究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这些人际关系包括 、 、 等。

E.儿童掌握社会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

F.内化就是由外部的社会规范逐渐向 过渡,并在行动中重新表现出来,变成一种自觉的规范行为。 G.社会化不是消灭个体,也不是消除 。

H.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 的适应性也就越强。 I.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 。

J.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 ,从而使儿童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K.自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 、 、 三个方面。 L.完整的自我包括 和 两个方面。

16.选择

11.社会化研究与人面对面的心理关系,即( )。

10.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师生关系 D.人际关系 4.每个儿童都以自己特有的( )进行社会化。 二、需要、兴趣和智力 B.风格、速率和程度 C.遗传、环境和教育 D.民族、文化和信仰

3.社会化的前提是( )。

B.教育 B.道德 C.文化 D.认知 B.能力包括( )。

A.文字能力和操作能力 B.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C.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D.智商和情商

第四节 判断

5.儿童社会化是一个被环境塑造的过程。( ) 6.社会化就是不要固守个人观点,按社会规范做人。( ) 7.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 )

8.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 9.有什么样的认知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化。( ) 10.认知是社会化的前提,情感是社会化的动力。( )

11.角色系统就是一个人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自如地转换不同角色行为的能力。( ) 12.儿童的角色系统就是孩子、同伴、学生的总和。( ) 13.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的整合,构成完整的自我。( )

11.简答

19.情感对社会化有什么重要价值? 20.社会化的目标是什么?

21.认知、情感、社会化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积极词汇 2.消极词汇 3.语用能力 4.自我中心语言

二、填空

1.儿童从不会讲话到能够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 ”。

2.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从量表到质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 、 、 、 等方面。

3.儿童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掌握 ,再掌握 。 4.在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哪些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被称为 。 5.儿童早期的语言就具备 、 和 三个功能。

6.儿童语言的表达从最初的 到 ,再到 ,最后出现完整句。 7.语言是一套社会化的、规范的符号系统,而 是个人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

8.对于儿童来说,用语言来交流首先根据 以及 决定说话的内容和形式。有研究指出, 岁的幼儿已经能达到这一点。

9.从 岁开始,儿童能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

10.从1—2岁儿童语言的习得策略上看,有 和 两类。

三、选择

1.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对母亲的语音偏爱发生于( )时期。 A.胎儿中后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2.儿童是在( )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的。 A.听和说 B.听和模仿 C.听和想 D.想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