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3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

单元导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由谁开创?你可曾记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

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洋溢的革命岁月:红军战士不畏千难万险,跨过了万水千山,英勇豪迈;狼牙山五壮士不惧牺牲,唱响了气吞山河的壮歌,震天动地;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成千上万的群众欢呼雀跃,热血沸腾;郝副营长舍己为人,为了孩子的明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感人肺腑……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材分析 分类 课文 具体内容 七律·长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狼牙山五壮士 2课时 开国大典 2课时 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演讲 多彩的活动 交流平台 1课时 1课时 1 2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