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评课记录.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21:5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颐和园》评课记录

李小芹:王老师的《颐和园》这一课共有6个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自由练读课文。教学内容二:识字(读含生字的词语)。教学内容三:读喜欢的自然段。教学内容四: 游览顺序。教学内容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长廊段)教学内容六:背第2自然段。通过听课观察,我认为,王老师的教学内容正确——教的是“语文”,几乎没有为其它学科打工。

王芹:在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识字这个内容实施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认读了9个词语。这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度是多少?我们必须结合后面朗读时的课堂事实来看。“横槛”一次,在朗读中遭遇时,全班几乎集体卡住;“耸立”的情况相对要好,但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发音不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这个环节的效度不是100%,至少,在“横槛”“耸立”这两个词语上,教学效度欠佳。

路玉花:我认为王老师的课根本的原因是教学内容设置得多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在三个以内,比较合适。一堂课,两到三个内容,充足的教学时间有利于我们把语文教出效度来。也就是说,不仅教课程的语文(守住“本”),而且把课程的语文教到“真”(有效)。

袁培: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彭老师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李美英:学生借助文本,走进了颐和园美的画面和境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最后的环节,周老师请学生当导游,介绍长廊。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来复述所学的内容,积累词语。有了前面一个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学以致用,从语言中读出文本的内涵,因此在当导游的环节,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节

课,周老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了学文的快乐。

齐文静:第4、5自然段的处理:教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例:在小组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教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