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201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4:2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Inorga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

一、简要说明:

本课程为我校蜂学、植物保护、中药资源与开发、农学、动科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每年秋季开课,周学时为4。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对其他化学课程和专业课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化学理论,是化学科学的导论。作为农学类、生物类本科学生化学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及研究方法,一方面为进一步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普遍的化学原理去解决广泛的化学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内容为主要教学材料,参考其他书目,来组织教学内容;以Powerpoint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习题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部分章节加“*”定为选学或自学内容。

2、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权重为: 期末考试(闭卷):60% 出勤:10% 平时作业:10% 半期考试:20%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蒋疆 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5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 《分析化学》上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8学时,分上下两学期完成:上学期46学时,下学期32学时,共 5学分 六. 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重点*,难点#,自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I(46学时)

绪论(1学时)

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1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电子的运动特性、测不准原理的意义和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理解波函数、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掌握量子数的取值规则。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2)了解原子轨道图形表示和电子云图,了解径向分布图的意义。

(3)了解单电子原子内轨道能级和简并轨道的概念,了解有效核电荷的概念,粗知屏蔽作用、钻穿效应对轨道能级的影响。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等概念,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价电子结构的特征。

(4)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结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掌握周期表中各区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主、副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差异及主要性质的差异。

(5)了解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与元素性质(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原子的电负性、氧化数等)变化基本规律的关系。

1

(6)了解离子键理论的要点和离子晶格能的概念,了解同类型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电子构型、离子电荷对晶格能及离子晶体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7)了解共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要点,了解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能正确判断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8)理解离子极化、分子间力、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要点: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1. 核外电子的量子化特征 2. 核外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薛定谔方程

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3. 量子数(*,#)

4.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像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原子能级

2.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

第四节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 第五节 离子键理论 1. 离子键的形成 2. 离子键的特点

3. 离子键的强度与晶格能

4. 离子的特征及对离子键的强度的影响(*,#) 第六节 共价键理论 1. 价键理论(*)

2. 杂化轨道理论(*,#) 第七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 价层电子对理论的基本要点(*) 2. 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

第八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和离子的极化 1. 分子间力(*,#) 2. 氢键(*)

第九节 晶体结构简介(△) 1. 晶体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征 2. 晶体分类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0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状态函数及其特征、功、热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概念,掌握定压热与焓变、定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定容热、定压热概念及其与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摩尔焓[变]的关系,理解并能熟练应用热化学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3)理解自发过程的的两个趋势,粗知熵与混乱度概念。能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判断化学

2

反应的自发方向。

(4)熟练吉布斯自由能的有关计算。熟练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及其与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6)掌握化学平衡计算基本方法和多重平衡原理及应用。

(7)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能通过Q与Kθ的比较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8)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基元反应、复杂反应等基本概念。

(9)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质量作用定律、速率方程及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10)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的简单应用。 (11)了解催化作用原理。

(12)了解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要点。

2、要点: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2. 化学反应热(*,#)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 混乱度和熵(*,#)

3. 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2. 标准平衡常数 3. 重平衡规则

4.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5.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6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均相分散系、多相分散系的概念。 (2)熟练掌握各种溶液的组成标度及有关计算。 (3)掌握稀溶液的通性、有关计算及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的基本性质和比表面、表面能概念,理解溶胶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5)了解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保护和破坏。 2、要点: 第一节 气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气体分压定律 第二节 溶液

1. 物质的量浓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