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35: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集中学 单士华

一、课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愈来愈显得重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疾病增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进行教育的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便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需要。

鉴于以上两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有关概念的界定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一切的不良心理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它把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格辅导、职业辅导作为自己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是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拘泥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其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建立对世界的合理认识,从而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三、研究内容

1、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4、如何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1

5、探讨初中各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6、如何做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四、研究目标

1、解决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且外观上不具形体,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研究它时容易产生主观猜测、武断片面等缺点,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2、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具体分析,还要看到心理活动的不同水平和层次,个性心理发展的顺序和阶段心理反映和行为反馈,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教育过程中研究学生心理表现遵循的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课题的选择也要有教育意义,使其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状态并非静态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心理健康与否只反映每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非永远。因此研究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二)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法等方法。

六、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选题论证。

2、上报县、市教科所审批、立项。 3、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4、确定分步实施的具体步骤。 5、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调查研究。

2、整理相关内容。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 10月)

2

1、数据统计,分析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3、请上级主管部门鉴定。

七、成果形式——论文或研究报告

(一)阶段性成果

1、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 2、有关论文

(二)终结性研究成果

1、论文及研究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组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