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2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0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图形与几何 课时目标导航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组)物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第93页)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周长的计算、观察物体。

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一、回顾整理

[来源:学科网]

【回顾1】复习观察物体的知识。 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和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最少可以看到1个面 【回顾2】复习周长的知识。 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知识应用 1.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物体表面或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来源:Zxxk.Com]

3. 学校足球场是长方形的,长100米,宽50米,张明沿足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4.小明的爸爸计划在院墙外面用篱笆围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养鸡场的一边利用院墙,院墙是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鸡场长12米,宽8米,需要篱笆多少米?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图形与几何”。 第1题;② ④ ① ③ 第2题:略 第3题:(1)略。 (2)5+3+3=11(米) 5+5+3=13(米)

[来源:学。科。网]

第4题:(5+3)×2÷4=4(厘米) 第5题:(7+4)×2=22(厘米) 4×4=16(厘米) (4+7+4)×2=30(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周长和观察物体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图形与几何 1.观察物体 2.周长

1.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

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

[来源:学科网ZXXK]

(1)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分析:(1)根据题意,拼成的正方形如图所示。

(方法一)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根据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可求出周长。

(方法二)观察图发现,拼成的正方形周长不包括中间重合的2个10厘米长的边,即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就是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中去掉这2个10厘米长的边。

(2)根据题意,拼成的长方形如图所示。

(方法一)从图中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2个10厘米的长度,宽不变,是5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求出周长。

(方法二)观察图发现,可以从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中减去中间重合的2个5厘米长的边。

解答:(1)(方法一)10×4=40(厘米)

(方法二)(10+5)×2=30(厘米) 30×2-10×2=40(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2)(方法一)10×2=20(厘米) (20+5)×2=50(厘米) (方法二)(10+5)×2=30(厘米) 30×2-5×2=5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