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基础知识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8:01: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练习题

1、举出证明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月食时,地球的阴影呈弧形;海边看船回港,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 千米。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赤道 ,长为 4万 千米,其纬度是 0° 。0°经线又叫 本初子午线 。

3、北极的纬度是 90°N ;南极的纬度是 90°S ;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23.5°N ;南回归线的纬度是 23.5° S ;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 ;南极圈的纬度是 66.5° S 。 4、比较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特点,填写下表: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纬线 圆 不等 东西 东经的代号是 E ,西经的代号是 W ,北纬的代号是 N ,南纬的代号是 S 。 5、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20°W和160°E ;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圈是 赤道 。 经纬网中注意:(1)东西半球的判读看经度:东经度多数在东半球,但大于160°的在西半

球;西经度多数在西半球,但小于20°的在东半球。

(2)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北纬就在北半球,南纬就在南半球。

(3)判读五带看纬度:纬度小于23.5°属于热带;纬度在23.5°和66.5°之间属于温带,

北纬就在北温带,南纬就在南温带;纬度大于66.5°属于寒带,北纬就在北寒带,南纬就在南寒带。

例题一:根据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2)B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3)C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4)D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5)E点的经度是80°W纬度是62°N,将E 点 在图中标出。

(6)A点在B点的 方向,C点在B点

的 方向,B点在D点的 方向。 (7)A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C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B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 (8)D点位于 (东、西)半球和 (南、北)半球。

例题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1)在图中绘出本初子午线,并注出东经和西经,

北极和南极。 (2)图中:

A经纬度( 、 ) B经纬度( 、 ) C经纬度( 、 ) D经纬度( 、 ) (3)E点的经度是10°W 纬度是30°S,将E点

1

在图中标出。

(4)A、B、C、D、E五点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位于南半球的点有 。

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 (5)图中B点位于A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 (6)B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D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

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周期是 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周期是 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

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图中A代表 日时,地球在轨道上

的位置。其日期为 ,太阳直射 在 线上,其前后3个月为北半 球 季。

图中D代表 日时,地球在轨道上 的位置。其日期为 ,太阳直射 在 线上,其前后3个月为北半 球 季。

图中C代表 日时,地球在轨道上的

位置。其日期为 ,太阳直射在 线上,其前后3个月为北半球 季。 图中B代表 日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其日期为 ,太阳直射在 线上,其前后3个月为北半球 季。 (3)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 季。

(4)地球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1)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中间高的地方是 山顶 ;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 山谷 ,向低处凸出表示 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鞍部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 陡崖 .(2)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例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比例尺 1∶150000 2

(1)图中海拔最低的山顶是 ,它的海拔约是 米;最高的山顶是 ,

它的海拔约是 米;海拔最高山顶与最低山顶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2)图中地形①是 ,④是 ,⑤是 ,⑥是 。 (3)由路线②或路线③到A山顶,上山较容易的是路线 ;理由是

。 (4)A和E山顶的直线距离是 千米。

(5)河流干流的水流方向大致是 ,山顶A在山顶E的 方向。 9、利用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 北 方。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确定方向。

10、图幅相同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内容越 详细 ,范围越 小 ;画宜宾市地图或校园平面图用 大 (大或小)比例尺地图;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用 小 (大或小)比例尺地图。

11、记住常用图例的含义(教材P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