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7:3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

演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 2.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3.通过总结文章写作特点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重点句子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感受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幻灯片展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因为这是一块圣地,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远播。生活在燕园的人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同时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变北大命运的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简要介绍蔡元培事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生于浙江绍兴,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1898年弃官离京南归,委身教育。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兼司法部代部长等职。1937年冬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1940年在香港病逝。

他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毛泽东曾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了;但也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这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二、检查预习 1.字词 (一)字音辨识

肄业(yì) 弭谤(mǐ) 贻误(yí) 切磋(cuō) 砥砺(dǐ)(lì) 会晤(wù) 造诣(yì) 冶游(yě) 訾詈(zǐ)(lì) 无虞缺乏(yú) 道义相勖(xù) 店肆(sì) 宗旨既乖(ɡuāi) 孜孜求学(zī) (二)词语辨析 (1)指摘·指责·指斥

三者都有指出错误并加以批评的意思,在运用时容易混淆。 “指摘”语义较轻,只指挑出错误、缺点,并加以批评。 “指责”语义比“指摘”重,着重指责备。

“指斥”语义比前两者都重,着重指严厉的批评、斥责。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朝鲜《劳动新闻》8日发表评论,指责(指摘/指责/指斥)美国保守势力一味奉行单边强硬政策,企图阻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和激化朝美关系。

②年轻人当有指斥(指摘/指责/指斥)时弊的勇气和豪气。 2.找出没有解决的难懂句子,大家讨论解决。

(1)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2)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3)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三、重点问题探究

1.由这篇演讲词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从这篇演讲词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

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2.这篇演讲词思路非常清晰,试着整体感知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看看这篇演讲词是如何组织结构的。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有人说这篇就职演说在内容上“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生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四、结合重点语句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作者在就任校长前即与北大有渊源,那句话是什么?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2.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下令改京师大学堂为国立北京大学,北大由此得名,5年后,当他以校长的身份站在北大的讲堂里,对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3.这三点要求看似简单,但作者为什么就只谈这三点?这三点要求对当时北大的学生到底有怎样的作用?让我们来一一品读这三个方面。

(1)品读要求一:教师范读时同学带着问题听。

问题:为什么要强调抱定宗旨?抱定宗旨的前提是什么?从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①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②抱定宗旨的前提是知道大学的本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问题:抱定怎样的宗旨?具体应该怎样做?

明确: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