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精减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30 22:41: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讲

【本讲重点】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结果负责 “努力地表现”与“不停地辩解”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常常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和下属

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结果负责

*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一个易犯的错误。 * 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认识错误有助于解决问题 培养对事情结果负责的精神

“努力地表现”与“不停地辩解”

避免“不停地辩解”,少说“我以为”

总是有两种人,一种人习惯于“努力地表现”,而另一种人习惯于“不停地辩解”。

1.“不停地辩解”

“不停地辩解”是一种恶习,但是有这种习惯的却大有人在。是否你也有这样的习惯?找一个人当替罪羊,拉一个人当挡箭牌。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试想一下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无疑,不在上级面前过多地谈自己的下属,不拿客观事实当挡箭牌,尽可能地“努力表现”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操守。

2.“我以为”

“我以为”也是一个辩解口头语,很多人犯错误以后经常会用这3个字为自己辩解。少讲“我以为”,努力地表现。当错误出现时,及时承认错误,少相互推卸责任,少追究是谁的错,努力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常常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和下属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要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只强调客观条件,不从自身入手,难以有所成就。 与其强调客观不如从自身入手,凡事多检讨自己,努力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

【本讲总结】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职业经理人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结果负责”。凡事习惯于推卸责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时解决,更会对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发展、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你有“不停地辩解”的习惯,如果你习惯于说“我以为”,请马上改掉,这都是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表现。

正确认识自己,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找出自己可能忽视了的一些问题,努力成为一名称职的职业经理人。

第2讲 未能启发工作人员

【本讲重点】

离开办公室一天,不会引发混乱 主管需要“少不了他们”的感觉 未能自己训练员工,提升其绩效 调职、退休、死亡也不会使公司瘫痪

在人们的观念中,常常把启发工作人员看成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其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负起启发下属员工主动学习的职责。也许公司的培训部门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为员工进行培训,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机会,但是大多数的知识需要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不间断地学习获取,所以启发和引导员工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离开办公室一天,不会引发混乱

其实,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完全不会担心,自己外出一天公司会引发混乱,因为他们的企业有着严格的制度与良好的企业文化。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切照章办事,建立起良好企业文化会使得员工自然地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和工作及行动的标准。

主管需要“少不了他们”的感觉

在中国只要说到海尔,就一定要提起张瑞敏;一说到联想就会提起柳传志;一说到四川的希望集团就一定要提到刘永行和刘永好。这使得很多企业主管也需要一种处处少不了他们的感觉,很多企业领导习惯于将权力“一把抓”,总揽大权,企业的任何事情都要向他请示,一旦找不到他,很多事情便无法进行。其实真正的管理者只需要凡事紧盯,而不是把所有权力揽在手上,有了制度和文化,企业不一定需要强人。

学会担任足球教练的角色,员工就是队员。制定战略战术,观察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及时纠正,才可能在比赛中胜出,这是最重要的。

未能自己训练员工,提升其绩效

达到对下属的教育目的,不一定非要开会、搞培训、办训练班才能做到。

教育下属要随时、随地、随人、随事。 显然,因为这件事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者组织集体学习相关书写规范也许没有什么必要,经理做到了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教育下属,这种方式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调职、退休、死亡也不会使公司瘫痪

公司主管要注意建立企业制度和文化,这样他调职、退休、死亡都不会使公司瘫痪。

【本讲总结】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负起启发下属员工主动学习的职责。

抛弃公司“少不了自己”的感觉,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得员工自然地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和工作与行动标准。

学会担当足球教练的角色,制定战略战术,观察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及时纠正,争取在比赛中胜出。

要自己训练员工,提升员工的绩效,而不能指望别人,要坚持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教育下属。

第3讲 注重结果忽视思想

【本讲重点】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的差别 思想在启发,不在教条 “再结冻”问题

很多领导喜欢说,“别告诉我过程,我只要知道结果。”其实,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

如果你有一个凡事只让你讲一遍的下属,无疑你会剩下很多心思专注于其他事务,而不用时刻想着去提醒下属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思想的培养。历史上很多建立功勋的伟人并非有什么特别过人的本领,而是他们都十分重视思想的培养。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的差别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有良好的职业习惯,而这种习惯是逐渐形成的。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思想和习惯上的差别。在年轻时就养成了一个成功的习惯,注定未来的成功;一辈子都没有养成任何成功的习惯,即使再读什么伟人传记,也于事无补。这就需要强调思想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很多主管习惯说“不要告诉我过程,我只要结果”,可是,如果下属没有必要的思想培养,如何产生令主管满意的结果呢?

思想在启发,不在教条

思想如何建立?思想的建立在于启发而不是教条。

我国在教育问题上就存在教条的毛病,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方面落后于欧美国家。 教条往往限制了个人的想象力,使得个人多了条条框框,束缚了思想的发展,而适当的启发有利于良好思想的培养。

“再结冻”问题

新加坡正是将思想教育看得很重,加大了监管的力度,这样才逐步使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思想决定命运 忠告 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 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 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 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还是那句话,奉劝你放弃告诉下属“别告诉我过程,我只想知道结果。”因为如果没有思想培养,下属必然难以达到你所希望的结果。

凡事都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基本行为规范做起,这种对思想的培养往往优于产生不良后果时的说教。思想源于对基本行为的塑造,培养员工的思想,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习惯。习惯改变命运。

【本讲总结】

学过这一讲希望你能够记住以下几句话: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有良好的职业习惯。 思想的建立在于启发而不是教条。 思想教育有助于习惯的形成。

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第4讲 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

【本讲重点】

谈到自己公司时,只有一个代名词

接电话的人或被询问的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

在公司内部容易形成对立,或者形成派系。有时在无意之间,潜意识里这种意识已经形成,这也是职业经理人常见的一种错误。

谈到自己公司时,只有一个代名词

“我们”公司

也许你在工作之中很喜欢说“你们”“他们”,其实作为自己企业的代名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因为企业是我们每个人的,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注意以后不要常常说“你们”“他们”,要说“我们”。

常说“你们、他们”的后遗症

常说“你们、他们”会造成一种疏离感,久而久之会破坏团结。

接电话的人或被询问的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

有的时候,从接一个人电话的态度上就可以感觉出来他有没有团队意识。因为接电话或被询问的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在接电话,被人询问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避免经常说“你们、他们”。

为用户解决问题 接电话的3个毛病 忠告 接电话时请注意你的回答方式,避免这样的回答: (1)“不在”;(2)“不知道”;(3)“这不归我管”。 1.“不在”

有时候我们习惯于用一句话来回答对方的问题,例如一个电话打来:“请问,吴美丽小姐在吗?”“不在。”听到这样的回答,相信你一定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一句话将人拒于千里之外。

2.“不知道”

很多人都喜欢说“不知道”,如果你打电话给某公司,得到这样回答的时候,说明这家公司的员工素质还没有到位,完全可以教育他一下:“请问你是不是某某公司的人啊,是啊?哎哟,我以为你不是呢。”就把电话放下。

某酒店在客人的桌上都摆上了一个小牌子,上写:“IneversayIdonotknow”。就是“永远不说我不知道”,牌子底下是总经理签名。这个小牌儿起到了对员工的约束作用,提高了服务质量。

3.“这不归我管”

小心地避免这几种错误,首先要从思想入手进行规范,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本讲总结】

本讲讲述了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的危害,还提示了我们谈话中常见的一些错误,比如常讲“你们、他们”,这样会造成一种疏离感,久而久之会破坏团结。

接电话时请注意你的回答方式,避免这样的回答:(1)“不在”;(2)“不知道”;(3)“这不归我管”。这种回答拒人千里之外,会令人产生反感。接电话或被问话的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应努力给对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5讲 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

【本讲重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

我们常常说要一视同仁,也就是对人不分厚薄,平等对待。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并不可取,也就是管理不能够只有一种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对下属的管理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很多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了解一个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出生地 出生时间 血 型 家庭环境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

1.X理论——强势管理

X理论就是强势管理。假设你的下属逃避责任、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很讨厌上司给他分派工作,碰到这种下属,就需要一种强势管理。这种强势管理可以对员工产生约束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Y理论——参与管理

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他们愿意接受任务,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潜力,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给这样的下属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

当然,在让下属参与之前,先要启发、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参与管理。

3.Z理论——综合运用

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往往既有逃避责任、愿意工作,不愿思考的人,又有接受任务、喜欢挑战、富有潜力的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分别应用X和Y两种理论。X部分强调物质、惩罚和制度,Y部分强调精神、激励和人性。

Fidler的权变观点

Fidler是一名管理者的名字,权变的意思就是看情况而定,通俗的解释就是一件事情今天有道理,明天可能就没有道理。在一个地方是正确,而在另一个地方就可能不正确。

1.法律、制度、规章和人际关系的不同位置 高度开发的国家把法律制度与规章放在上面,而把人际关系摆在下面;低度开发的国家也是把法律制度和规章放在上面,人际关系摆在底下。中度开发国家却把人际关系放在上面,法律制度和规章被改到下面。

2.法律、制度、规章和人际关系的实际运用

在高度开发的社会和国家,第一是法律,第二是道理,第三才是人情。提高法律、制度和规章的影响力,降低人情和面子的影响力,进入高度开发的社会,将企业发展成为高度开发的企业。

【本讲总结】

本讲中首先提到了在管理工作中,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并不可取。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对下属的管理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尤其是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出生时间、不同的血型、不同的星座,都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其次,本讲讲述了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X-Y-Z理论中X理论强调强势管理,Y理论强调参与管理,我们要注意不能只在物质面、惩罚面和制度面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精神、激励和人性层面。另外,Fidler的权变观点告诉我们,我国处于中度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法律、制度和规章的地位,降低人情和面子的地位,努力将企业发展成为高度开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