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上传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赤壁赋》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47: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赤壁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背景资料。 2. 反复诵读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导学过程】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二十一岁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2.背景介绍:

《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无故遭迫害,长期被贬谪,郁闷之情,文中有现。但他又能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3.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始于汉代,讲求铺张,称大赋;六朝时期,讲求对仗,称律赋;宋代,讲求自由,称文赋。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属于文赋。 4.诵读方法指导: A.读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

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 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B.读出节奏:

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读气势:

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

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C.读出情感:

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自主学习 】【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 苏轼(1037-1101),北宋 、 。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 弟 ,合称“三苏”。 2.注音

壬戌( )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 之章 冯( )虚御风 桂棹( ) 倚歌而和( )之 愀( )然 舳舻( ) 山川相缪( ) 酾( )酒 横槊( ) 渔樵( ) 江渚( ) 匏( )樽 蜉蝣( ) 扁( )舟 扣舷( ) 狼藉( ) 枕藉( )嫠( )妇 是造物者无尽藏( )

3、反复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4.熟读翻译第一节,完成知识归类: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 第一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 【课后作业】 1.一词多义积累: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或是下属禀见 2.背诵第一节

2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