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2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0分) A、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B、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C、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次北固山下》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两句诗是: , 。 E、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 F、《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句子是: ,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4分) A、水何谵谵,山岛sǒng zhì 。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D、草野在蟋蟀.. 声中更寥阔了。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A、解放军叔叔唱起了潦亮的军歌。( 改为 ) B、王小明正在教室里专心至志地写语文作业。( 改为 ) C、婴儿在摇蓝里安静睡熟了。( 改为 ) D、他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了寇军。( 改为 )

4.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带“花”的4个成语来。(2分)

5.仿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仿句:父爱是一丝微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凉爽如秋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行道树》(15分)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6.本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2分)

答: 第一人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行道树拥有人人的思想,鲜明的表现出作者 对行道树的敬佩、赞扬之情。 7.说说第②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答: 这里贬义词作为褒义词用。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意思对即可)

8.本文赞颂了行道树什么崇高精神?(2分)

答: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9.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2分)

答:因为人类不懂得珍惜他们所做的一切 10.第③段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个哲理句的理解。(4分)

答: 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 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11.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一种人?请具体说说。(3分)

答: (二)《济南的冬天》(1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2.全段的中心句是: 。(1分)

1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是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2分) 14.这段文字写山景依 、 、 到山腰的 顺序。(2分)

15.这段文字作从 和 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1分) 16.语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答: (三)《感谢贫穷》(15分)

①贫穷这个字眼,似乎总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②小时候,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到了七岁,我瘦得风能吹倒决不是夸张。面对一学期两元钱的费用,父亲锁紧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要想兄妹五人同时读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等到第二年兴致勃勃地去报名,老师说啥也不愿收下瘦弱的我。我的哀求感动了父亲,父亲的请求感动了老师。就这样,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风雨无阻的跋涉,成为我平生最大的乐趣。小学毕业之际,我以优异的成绩准备跨进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③“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昔日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能干点什么呢?父亲只得在叹息声中送我进校。因为交不起住宿费,我的床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风呼号的冬夜,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床铺”。

没有垫絮,一床半新半旧的棉被折成两半——一半垫底,一半做盖,偶尔山顶几只猫头鹰发出恐怖的怪声,我不禁颤抖着赶紧蒙上被子。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就这样,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结束。 ④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杂工挣回高中最后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面对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获,贫穷的山村沸腾了。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

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我要“飞”走了,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讲类似天文数学字的2000元学费。为了这笔学费,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月后还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我的同龄人正三天两头地写着家书寻求“经济支援”。我的父亲很惊奇我的经济来源。

⑥舞厅不敢进,录像厅与我无缘,我仿佛超出了那个热闹喧嚣的世界。当然,图书馆中又多了一个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我。读书、写作、打工,这就是我大学的全部生活。 ⑦当我接过那张学士学位的证书时,我的眼圈湿了。我很庆幸在大学四年里,我用辛

勤战胜了贫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羡慕的成绩。青青校园中,掌声时常为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响起,我生活在光环之中。

⑧当我穿着用稿费买来的球鞋寻觅工作时,我敲响了一家家条件苛刻的用人单位的大门。进门时一身自信,出门时满身轻松,我就这样潇洒地战胜了一个个“包装”潇洒的同龄人,当我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们都觉得不可理解。我说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 ⑨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围着。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一通后,我的心里很坦然。

⑩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已经脱离了贫穷。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个字——“感谢贫穷”来概括。在我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11感谢贫穷这所最好的学校,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跨过一道道山,追求应该追求的。 1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分)

天道酬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8.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总领全文,将“贫穷”作为全文故事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