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0:4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理论和方法,即如何科学地确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等。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等几个环节,这就是研究过程。 2.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新特点? 答:这些特点是:
(1)关于社会凋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这种理论研究,不仅仅使社会调查研究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使社会调查研究本身的理论更加科学。,
(2)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结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社会凋查的具体方法也更加完备和科学,使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成分增加,不仅使方法容易操作,而且使认识社会现象的结论更加准确。
(5)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如电子计算机等,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答: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理论基础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奠定认识社会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的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科学原理是社会调查研究一般方法、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理论根据,包括统计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
策提供客观依据。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5. 社会有哪些基本要素?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有哪些类别?
社会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调查研究的单位: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别:
(1)社会中的个人。人是社会中的主体。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调查研究,不仅调查研究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化问题,而且还研究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2)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等。
(3)社会组织。它是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是有效地和科学地管理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4)阶级、阶层。阶级、阶层及其变化也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 (5)民族。一方面要研究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如何转移到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过程,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研究这些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同
16
时要研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6)社区。它是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结合的社会共同体。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是对社区的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它要对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和功能、社区的历史与变化、社区的地位,以及社区的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社区的具体目标,发展策略,具体政策等,以促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6. 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涵义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的?
答: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涵义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概念的定义,二是概念的内容,三是概念的状况。概念的定义是说明某种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表述。概念的内容则是指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因素。概念状况则是表明社会现象的发展程度。
7. 什么是变量?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变量中的相关关系如何?
答:所谓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
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
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区分:
(1)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自变量是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
量。因变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
(2)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定距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定比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关系,而是一种相关关系。主要特征是某一现象与另外一种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但是这种依存关系不是确定的和严格存在的。相互联系的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事物之间的还有非因果关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事物之间有一定关系、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主要有:(1)正相关与负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关系就是一种负相关。(2)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时(增加或减少),因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社会调查研究中,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在调查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这种研究是一种相关分析。 8.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
17
将抽象的概
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 (1)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
(2)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3)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所谓分解就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将复杂的事物或命题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4)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就是指在设计操作化框架中,确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体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权重,也就是把命题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后还须确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 9. 如何选择课题?影响课题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课题的选择均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这种需要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从理论方面提出课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2)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3)证明某一理论的适用范围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4)对原有理论产生了怀疑,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这个理论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5)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回答。
从实际应用方面选择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是大量的、普遍的。为了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调查研究,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者的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选择应用性的调查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制定政策进行调查研究。
(2)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而进行调查研究。 (3)为了制定规划和计划进行调查研究。
(4)为了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行调查研究。 课题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题的确定取决于需要,“需要”与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紧密相连。 其次,课题的确定还需考虑课题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课题的确定还应注意到课题的范围。 第四,课题的确定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大小。
10. 为什么要进行探索性研究?谈谈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答: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步明确调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
(2)阐明调查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即说明调查,研究的对象是
18
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及所处的外部环境。 (3) 探索性研究关系到研究方式的选择。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1)查阅文献,即查阅和收集已经做过的同类课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调查计划、调查工作总结等。通过查阅文献,以便了解这类课题是否进行过研究,使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范围、结果如何、尚存在哪些问题等。查阅文献还需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政策性文献等,以便了解哪些理论可以借鉴,哪些理论可以作为提出新的理论的依据。
(2)咨询活动。除查阅有关文献外,还要注意到实践经验的收集与了解,向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实际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和咨询。通过咨询进一步了解课题的意义、作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以及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和可参阅的经验资料。
(3)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实例,在比较小的范围内,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这种实例研究,受到启发,从而为课题的进行作好充分准备。
11. 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认识,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操作化,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目的的分解,就是把目的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结果综合,达到完成调查的目的。如果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目的进行第一次分解,还达不到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所囊括的范围,构成调查的的结构因素,以及调查目的的层次性等。
第二,确定实现调查目的的研究类型。调查研究类型,基本上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特征的类别。在进行调查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过程中j必然要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究竟选择哪一种调查研究类型,其主要根据是调查研目的认识深度。一般来说,在认识深度上,描述型和比较型调查类型不如因果解释型和评价型调查类型。
第三,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通常用三种形式陈述:条件式陈述形式,是先描述先决条件,而后得出结果。其基本特征是前一个条件成立或存在,则后一个条件也得存在;差异式陈述形式,基本特征是二个或二个以上被调查对象的某一状况不同,则决定了另一状况不同;因果式陈述形式,是一种函数式表述形式,由于某种状况必然导致另一种状况。
(2)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在考虑研究方式方法时需要明确或作出选择的问题有:研究的类型;研究的时序性;分析的单位;研究对象的范围;搜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要选取最切合课题要求的和最有效的搜集资料方法。分析单位的选择涉及研究者在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概念和在哪一层次上展开研究。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抽样方法的确定关系到研究成果有多大普遍意义及其代表性和误差大小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还应当包括对研究方法的具体考虑。
(3)调查时间与步骤的安排。从根本上说,调查的内容要求与时间要求是统一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调查的时间性很强,错过一定的时机,就会降低调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本身就是调查任务的要求。遇到这种
19
情况,调查内容就要考虑到时间的要求,甚至服从时间的要求。调查的具体时间确定之后,应根据调查研究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同要求,制定出调查研究的进度表,控制调查计划的均衡完成。
(4)调查研究的组织领导问题。社会调查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的时间较长的社会调查研究,强有力的高效能的组织领导系统是完成调查任务的组织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有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设立调查设计、调查指导、调查宣传等组织形式。调查组织的人选应视课题性质、目的、内容而定。
(5)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由于课题性质不同,每一个人在课题调查研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选拔条件也应该不同。在选定调查研究之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应该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模拟调查训练等。
(6)实验性调查。为了使调查方案的计划正确,必须经过实验性调查这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方案和计划。
12. 简述普查的特点、作用和适用条件。 答:普查的特点:
(1)时间性极强。由于普查适用于宏观调查,调查单位极多,所以必须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时间包括二方面含义,一是调查对象所处的时间,二是调查登记的时间。对此都应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2)调查的资料全面,但不深入细致。普查方法还应与其它调查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认识深化。
(3)人力、物力、资金耗费大。由于普查范围广,对象多,致使普查工作量很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当然也会很大。 普查应用条件:
由于普查规模大,耗资大,费时费力、参加人员众多,组织困难,因而其应用受到局限。
(1)普查只适用于宏观调查,如国情国力调查,或某一行、某一部门的全面调查。
(2)只有调查目的十分明确,调查项目非常简单,方可采用普查方式。 (3)需有一个有权威的高度统一、集中的领导班子,并且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的客观条件,方可实施普查。 (4)需有政府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o (5)需有群众基础,国民支持。
13. 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即机会均等。就是在抽取样本时,使被调查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2)根据样本资料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样调查是一种目的在于了解全面情况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按照科学的方法取得样本,样本对总体有充分代表性。
(3)抽样估算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抽样调查广泛应用于自然界、技术领域以及复杂的社会经济领域,从实际应用来看,它主要适合于下面五个方面:
20